注释:
* 本文系2004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农耕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4XMZ004 。
注1:“多音位”一词源于音乐学,原指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后用于人类学民族志书写理论,指“让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在民族志文本中同时展开”(参见[ 美]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M ·J ·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年版,第106 页) 。
注2:参见[美]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M ·J ·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第48 页。
注3:“历史时间间距”指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及其记述文本与解释者在时间上存在的距离(参见[ 德]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年版,第380 页) 。笔者将这一概念用于分析民族志书写问题,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民族志书写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着历史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时所书写的事件有一部分发生于逝去的时间,从而形成书写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历史时间间距”。
注4:费孝通《: 迈向人民的人类学》《, 费孝通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 版,第312 —313 页。
注5:“单音位”是笔者受“多音位”(polyphony 或polyphonic) 一词启发而创制的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在传统民族志中,只有或主要是人类学家的声音,文化持有者的声音被“遮蔽”了,因此传统民族志的书写方式被称为“单音位”的模式。“村志日志”正好将传统民族志的模式颠倒过来,也是只有或者说主要是一种声音,但这种声音不是来自人类学家,而是来自文化持有者。
注6:参见Bronislaw Malinowski , A Diary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New York : Harcourt , Brace , & World ,1967 。
注7:日志记录员为李绚金,董秀团对其进行了文字上的整理(主要是修改错别字) 。
注8:“街天”即指“赶集之日”。
注9:马仔节为白族民间祭祀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主要祭祀内容为祈求牲畜平安。
注10:念佛会和妈妈会均为白族佛教信徒的民间组织,其中妈妈会的成员全是老年妇女。
注11:陈树金原为居士,也是当地念佛会的成员,被当地人认为懂得佛教教义,但他从未剃度出家,而且早已娶妻生子。多年前,宝相寺因无僧侣住寺,当地人便推举陈树金来管理该寺,并以“住持”相称。但实际上,陈树金仍然每天回家与家人团聚,过着世俗的生活。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宗教之间,宗教人士与非宗教人士之间,宗教生活与非宗教生活之间,界限大多比较模糊,当地人对此也往往采取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如在宝相寺,除佛教之外,还有道教和白族本主信仰的内容。而盛行于白族地区的佛教支系阿咤力,其教义中也没有神职人员不能结婚的规定,僧侣多处于似僧非僧的状态,入寺穿上袈裟成为和尚,脱去袈裟回家便与常人无异。有妻室的陈树金能够成为宝相寺的住持,其中就有这样一些社会文化背景。
注1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戴可景译:《江村经济·序》,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第13 页。
注13:[英]弗思著,庄孔韶、林宗翻译:《金翼·英文版导言》,林耀华:《金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1- 5 页。
注14:参见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费孝通选集》,第350 页。
注15:[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语言论》,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4 页。
注16:[美]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M ·J ·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第11 页。
作者:何明,云南大学《思想战线》主编,研究员。地址:昆明市翠湖北路,邮,邮编650091 。
原文出处:《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社会学视野 2007-07-2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