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刘魁立]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9-27 | 点击数:21792
 

(三)

  我们看到,我们在前面历数的所有学派、所有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毫无例外地把比较研究法甚至是历史比较研究法作为自己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对于比较,大家都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这里我只想重复地强调一点:比较不仅仅是认识客观事物、研究和分析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且更重要的,它同时也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方式。差不多在我们的每个论断中总是隐含着比较在内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我之所以要强调大家所熟悉的自己的论点,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比较作为自我目的,而是要通过比较进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否则就会像法国学者、当代著名的比较文学理论家马·法·基亚在谈到选择研究题材的重要性以及比较研究的目的性时所说的那样,“……连一只跳蚤也可能成为'创造性论述'的题目,这能算是比较吗?”

  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神话学派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和完善了历史比较研究法。关于历史比较研究法的内容和形成过程等,我曾在《欧洲民间文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流派神话学派》一文中(载《民间文艺集刊》1982年第三期)有略为详尽的阐述,其中的许多观点,各位都已经了解,这里就不再重复了。神话学派虽然在创制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这不是它的专利。比较研究法作为一种手段以及作为方法论系统中的一种方法,几乎被所有的学派、所有的研究者所利用。他们要达到的目标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科学方法体系可能是彼此相异的,然而在这个体系范围内,总会不可避免地将比较研究法,纳入其中。

  世界著名比较文学理论家、民间文化学家日尔蒙斯基,在对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进行分类时,归纳为如下四种:

  1.一般的对比。这是任何较为深入的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
  2.历史类型学的比较。这种方法把在起源方面彼此毫无关联的民间文化事象的雷同,解释为社会发展条件的相似造成的。
  3.历史起源的比较。说明雷同性是这些民间文化事象在起源方面的亲缘关系的结果。
  4.以文化影响、文化的相互作用、因袭、借鉴、流传等原因来说明雷同的民间文化事象间的关系的历史比较。②
  在文学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以及结合两者而进行的研究,与上述各点或有相类之处。但应该说,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所要探讨的是文学的关系史,而决不是一般研究中的一种比较方法。我们前面所列举的各条,无论如何总还是认识和研究文学现象、民间文学现象、乃至一般民间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类型学比较、亲缘关系比较、影响关系比较,这三者并非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亲缘关系比较和影响关系比较,不同于类型学比较,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关系类型。这些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发生作用,得以表现。但也不是一次完成、延继永久。有时可能出现了又消逝,有时也可能消逝了又重现。类型学比较,虽然也把自己的追求目标,放在历史范畴内,但它决不以历史纪年为前题。从广义上说,当然也可以把亲缘关系比较、影响关系比较,当作历史的关系类型,包容于类型学比较之内。

  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无论是内容方面的或形式方面的,无外乎涉及在三个层面上相同或相关的材料:
  1.同一时代或者不同时代的层面。这里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人类所处的社会阶段、历史条件、生活水平、文明程度、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都是这个层面所必然会涉及的内容。
  2.同一地域或不同地域的层面。这或许可以解析为相同或不同社会、相同或不同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
  3.同一民族或不同民族、同一群体或不同群体的层面。每个民族、每个群体都背负着自己的历史经验、自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历史道路,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视角,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

  这三个层面是彼此交融的,在比较研究的实践中,有时在同一个实例里,会同时涉及这三个层面,所以它们总不应被彼此割裂和分别孤立。假如我们研究不同的听众范围内的不同讲述人的雷同的民间故事,那么这些讲述人和这些听众就会同时重叠地显示在这三个层面上。

  一般说来,比较研究还总是在共时的和历时的两个向度上进行。在进行民间文学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我们当然希望把共时的比较和历时的比较结合起来进行。然而这并不容易。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共时的比较,总是假定比较的对象是处在同一时间平面上的,同时还假定它们是静态的和固定不变的。许多研究者特别分析、特别注意的正是这些设定凝固在同一时间上的和设定为不变的诸多因素。而历时比较,则把时间、把事物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尺度。这是一种动态研究,是关于民间文化事象以及它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和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历史变化的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上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下一条: ·[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