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民俗出版物的丰收。
随着中国民俗学的重新崛起,民俗理论著作、民俗刊物、民俗志、民俗读物的出版,也呈砚出空前的活跃。理论著作的出版已如前述、民俗刊物中,较有影响的是《民间文学论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民俗研究》(山东大学主办)、《中国民间文化》(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山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风俗》(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已停刊。)、〈〈西藏民俗〉(西藏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广东民俗》(广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等。“文化大革命”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地方志编写委员会,各省方志中,有一卷是“风俗志”,目前也已陆续编辑出版。此外各地民俗学者合作编写省或地区的民俗志,已出版的如《浙江民俗》、《山东民俗》、《青海风俗简志》、《广东民俗大观》、《海州民俗志》(刘兆元)、《泰安民俗》(李伯涛)、《寿阳民俗》(岳守荣)等。民俗读物的出版更是琳琅满目,总数不下千种。内容涉及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类民俗事象,如居住、饮食、服饰、交通、家族、亲族、村落、民间社会组织、民间节日、人生仪礼、巫术、信仰、禁忌、民俗宗教、民间文艺等,这对保存和普及民俗知识,增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起了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民俗学工具书的建设。199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叶大兵、乌丙安主编的《中国风俗辞典》、这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共收词目12157条。包括总类、岁时、节日、婚姻、生育、寿诞、民间医药、丧葬、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居住、器用、交通、生产、职业、民间工艺、宗教、社会、娱乐、信仰、祭祀、巫卜、禁忌等、这部辞典尽管收词还有较大的疏漏,有些释文也还欠精当,但它在这一时期的民俗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还有张紫晨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民俗学辞典》,刘锡诚、王文宝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象征辞典》,王德有、陈战国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百科》等。
第五、国际学术交流的加强。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和国际民俗学研究产生联系,借鉴国外民俗学研究方法发展起来。尽管在各国学术界,对民俗学的研究限制在一国之内,称为“一国民俗学”。但民俗文化的交流,从来没有受到国界的限制。同此,民俗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带有世界性。十多年来,中国民俗学会曾多次接待过来访的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法国、俄国、匈牙利、澳大利亚、英国、韩国学者、并和日本学者成功的联合进行了中国和日本南方稻作民俗文化的考察、汉族和周边民族民俗文化的考察等,地方民俗学会和国外的联合考察更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还开始招收国外民俗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派遣学者出国讲学和研究。这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民俗学和国际民俗学的进一步沟通。对中国民俗学吸收国外先进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四、结语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在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她要想得到更深入的发展,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面临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进展,传统民俗文化必将有很大的改变,目前商品意识已侵入民俗学领域,制造假古董赚钱己不鲜见。这样民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成了摆在中国民俗学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其次,中国是一个文献大国,历史典籍中保存的历代民俗文化资料,有待进一步钩沉和梳理,文献民俗学的研究,是一全新的课题;其三、民俗文化的全国性普查有待展开;其四、民俗学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必须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五、民俗学者著作的出版和民俗资料库的建设,要加快进行,中国应有自己的国家级的民俗博物馆等。面对这些目标,中国民俗学者肩上的责任,真可谓任重道远。
{说明}这是1998年写的一篇关于民俗学学术史的文章,是应台湾辅仁大学尹章义教授的邀请写的,后来收入《中国当代学术发展史》(台湾版)一书中,原文的题目是《民俗学》,这次上传到我的博客中,因文章写成于10年前,叙述的是建国50年民俗学的发展,所以更名为《中国民俗学五十年》。
——————————————————————————
注释:
注1:《歌谣》周刊《发刊词》,《歌谣》合订本,第一期,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影印。
注2:郭沫若:《我们研究民间文艺的目的--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民间文艺集刊》,第一册,1950年。
注3:老舍:《老百姓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本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民间文艺集刊》,第一册,1950年。
注4:同上。
注5:钟敬文:《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学四十 年》,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
注6:同上。
注7:贾芝:《采风掘宝,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1958什7月9日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报告》,《民间文学》1959年7,8月合刊。
注8:钟敬文:《建立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1983年4月11日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的讲话》《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3期。
注9:钟敬文:《新的驿程·自序》,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注I0:《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民间文学》,1979年第12期。
注11:钟敬文:《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新的驛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注12:《民俗学讲演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注13:陶立璠:《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原载(台湾版)《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尹章义主编 中华综合发展研究院出版 2000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的空间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