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陶立璠]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
——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21386
 

三、中国江南的农耕仪礼

  中国的江南,习惯上是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这里是生产稻米的区域。其中尤以江苏、浙江一带,素来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据考古发现,距今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稻壳的堆积,这是目前所知亚洲最早的稻作遗存。此外在这里成批出土的骨耜,复杂的木质工具和带榫铆的木构干栏式建筑,也具有早期农耕文化特色。此次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在中国一侧,选择江苏的常熟地区和浙江的金华、丽水地区。这里既是中国稻作文化典型传承区,又是稻作文化的传播源(以河姆渡文化为源头)。对如上地区稻作文化的取样和描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南方农耕民俗文化的传承历史和特色,而且有助于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

  1990—1991年度,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在中国一侧,选择了江南稻作地区,具体考察浙江省兰溪市的姚村和丽水市的山根村,前者是汉族村落,后者是畲族村落。两村在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和信仰。姚村的信仰是神祖系统,山根村是祖先系统。这和日本本土与冲绳的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特色十分相近。

  下面我们以姚村和山根村为例,探讨中国江南的农耕仪礼。在姚村,一般情况下,属于稻作的农耕仪礼分育秧拜田公田婆;插秧“开秧门”;收获“还田福”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育秧:在每年的清明前后,育秧时首先要在作为秧田的地里拜田公田婆。田公田婆即土地公、土地婆,是社神。它们专管秧田。其神格和中国其他地区相同。拜田公田婆的仪式很简单。将三柱香用三张纸裹起来。外加一张红纸,插在田头,口诵“三张烧纸三柱香,田鸡蛤蟆来育秧”。在丽水市龙江乡山根村,育秧时要举行“做秧福”的仪式。谷种下田前先在家里敬五谷神,在堂屋的桌子上供米酒、肉、豆腐、粉干等。然后用烧纸包三柱香,插在田中的水口上,类似日本的“水口祭”的仪式。同时还要在秧田周围的田埂上,每隔两米左右摆一张烧纸,意思是将秧瘟隔开。这种做秧福仪式,由成人家长主持。在姚村防止秧病的办法,是将一把破扫帚插在田头,据说神鬼都会怕的。

  插秧:是稻作生产的重要一环。清明育秧,大约一个月左右秧苗长成。这时要举行“开秧门”或“开秧眼”的仪式。丽水山根村,在插秧当天,天不亮就要到田里拔秧,去时提一只灯笼,点燃蜡烛,插在秧田里。灯笼要一直点着,即使天亮也不熄灭。既照田秧,又表示红红火火。拔秧时右脚下田,左手拔秧,先拔三把秧带回家扔到房顶上,据说这样可以防虫。姚村的仪式与此相同。江苏省常熟白茆乡的“开秧园”仪式内容要复杂一些。每年插秧的第一天要杀猪、杀鸡、蒸大虾、煮咸鸡蛋,作为供品,祈求插秧顺利。晚上吃饭时要请秧先生坐主位。所谓秧先生指插秧能手,在谁家插秧,便由谁家来请客。插秧季节,村里自发组织“青苗社”,由各家轮流主持,此时要请“猛将菩萨”(又称猛将老爷),请道士念经。并抬着菩萨到村里或田里转一圈,目的是驱邪。参加这种仪式的均为男性。这种“青苗社”只举行一天,然后插秧开始。

  这里要特别提到“猛将菩萨”。它是江苏农村普遍信奉的一种神灵。过去在南方各地都有八蜡庙、虫王庙和刘猛将庙。其实三者是一码事。所祀同为虫王刘猛将军。旧俗以正月十三为刘猛将诞辰,民间举办迎神赛会,农人抬刘猛将神像,奔走如飞,倾跌为乐,谓之“迎猛将”;或鸣金击鼓,列队张盖,遍走城市,都认为此神能驱赶蝗虫。据笔者调查,过去在江苏常熟白茆一带如遇蝗虫,必请猛将菩萨。这菩萨白脸、白袍,人称“白袍将军”。据说他可以吃蝗虫,一旦蝗虫出现,全村出动,将猛将菩萨抬到田里。前面的人只敲锣,不说话;有两人扛行牌,上写“回避”、“肃静”字样;中间是猛将菩萨,后边是举旗的,吹鼓手。队伍在稻田里绕行,凡经过的之处,插一面三角旗,田主都要为之感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刘锡诚]整体研究要义
下一条: ·[何彬]日本民俗地图研究法综述
   相关链接
·[萧放]岁时节日·[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
·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毕雪飞]日本的中国年中行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