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陶立璠]民间故事和民众知识的百科全书
——读《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徐州卷》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4-21 | 点击数:403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间文学领域,它又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就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工作。这就是学界所称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当时根据集成工作的需要,曾进行过
为期数年的全国性民间文学普查。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史无前例,规模最大、普查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成果最为显著的一项巨大工程。目前,三套集成的编纂工作已接近尾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将是90卷本的近一亿字,并带有多彩图版的辉煌巨著。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面对浩瀚的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海洋,选入集成丛书的民间故事难免挂一漏万。如20世纪80年代采录的民间故事有137万则,而收入各省卷(即国家卷)的故事还不足2万则,大量的民间故事未被入选,是十分遗憾的。许多县卷本资料由于没能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正渐渐流失,何况更多的民间故事仍在民间传承,未被采录上来。这是民间文化资源最大的浪费。有鉴于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继往开来,在本世纪伊始,就发起实施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继续做好集成工作的基础上,对包括民间故事在内的民间文化做“地毯式轰炸”般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完成后近3000卷)的决定。这无疑是极其宏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蓝图。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工作正在全国全方位推开。在网络和各类媒体中检索《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你会惊奇地发现,目前在中国大地上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项巨大工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继2005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卷》(示范卷,包括12个县卷本)出版之后,湖北、浙江、江苏、甘肃、湖北、河北、河南等省相继编选和出版了县卷本民间故事。最近出版的江苏徐州地区卷(含徐州市区卷、铜山卷、邳州卷、丰县卷、睢宁卷、新沂卷、沛县卷),每卷30万字,共240多万字。该卷在地区的完整性(包括徐州地区的所有县、市)和卷本编选的科学性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收获,可以看作是新的尝试,可作为以后编选的参考。这些卷本收集了徐州各地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它所包涵的丰富内容和多彩的讲述形式,堪称徐州民间故事和民众知识的百科全书。

  徐州古称彭城,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传说和故事,伴随徐州的历史,展示着那里的文化风貌。读徐州各卷,引人入胜的传说,如楚霸王的故事、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张良的故事、韩信的故事、刘秀的故事以及华陀的故事等等、常常把我们带进文化长廊,去体验历史风云的变幻。徐州人物传说的广泛性、可信性是徐州卷的特点和亮点,也是这一古老城市的印记。更不用说那些深含地方特色的风物传说,多姿多彩的幻想故事和风趣幽默的民间笑话。

  民间故事全书虽说是民间叙事文学的集成,但是从民间口头传承到田野采录,从口头语言到转换为文本,以至最后编定,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徐州卷在采录和编选中严格遵循总编辑部的规定,每则故事都力争保持原始口头传承的叙事性和鲜活性;搜集整理中尽量保持方言特色,对外方人不易读懂的方言土语均作了准确、简要的注释。保持徐州地方口语特色的作法,是特别值得肯定的。因为民间故事是语言艺术,它是用地方方言传递信息,解读它必须靠注释,如果用普通话记录,地方特色就会消失殆尽。徐州卷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避免了以往民间故事采录、整理中的文人笔调、学生腔或过分的文字修饰,保护地方语言特色,就是保持了民间故事的灵魂。

  为了保持故事的真实性,徐州卷在每则故事的末尾都标明讲述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流传地区、搜集地点、时间、采录整理人。有的卷本还将本地区没有收入故事卷的主要作品作为附录附在书后;对于本地区的故事讲述家和民间文学工作者,为他们建立了档案附在书后,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目前,民间文学已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每一个民族都有讲述故事的传统。人类的记忆是绵延不断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出版,会将中华民族的记忆,通过文字的方式保护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的先辈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我相信随着《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徐州卷》的出版,会带动更多的地区和民族,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文化工程,以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华夏文明。
 

光明日报   2007-12-21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陶立璠]回答一种责难
下一条: ·[陶立璠]读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感言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