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最具北京特色的中秋习俗
——玩兔儿爷拜兔儿爷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4295
 


CFP供图

    除了京式月饼之外,北京最有特色的中秋习俗就是玩兔儿爷、拜兔儿爷了。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环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着粉红色的脸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着一股英气、机灵劲儿,非常可爱。典型的或者说正统的兔儿爷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手上拿着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怀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有些兔儿爷还有座骑,如黑虎、白象、狮子、麒麟、骆驼、孔雀、凤、鹤、鹿、马、牛等。乍一看,是员威风凛凛的武将;细打量,却是温顺稚气的兔嘴孩童。

    除了戏剧武将造型的兔儿爷,还有生活型、穿日常服装的,做成挑担的、磨刀的、闲坐的等等市井百态,也还是兔面人形。还有一种是兔儿奶奶,模仿妇女的时装、神态,梳着当时流行的发髻,跟兔儿爷配对成双。还有一种呱嗒嘴的兔儿爷,上唇是活动的,中间系着线,一拽嘴就动,嘴内是空的。有的是两臂上有提线,线一牵,手臂上下移动,像是捣药的样子。

    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启功先生曾回忆道:“我小时候就喜欢兔儿爷。我小的时候,舅姥姥送给我好大一个兔儿爷,比床高,有一米高,我一直很喜欢。后来逛东安市场,里面整条街的两旁,八月中秋节前后,每个店铺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兔儿爷,好讲究啊。”

    每到农历八月初,兔儿爷就开始上市,热闹一些的街巷都有卖的,特别是东安市场、前门、东四、西单等繁华区、庙会上,卖兔儿爷的更多。有的兔儿爷摊子,把大小不一的兔儿爷摆在楼梯式的货架上,大的摆上层,小的往下摆,称做“兔儿爷山”,诗里说得好:“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兔儿爷的销售,就在八月十五前的半月左右,过了中秋节,也就下市了。所以,说到底它还是个节令物品。

    虽说兔儿爷是孩子过中秋节的玩意儿,它还是跟普通的泥人玩具不同。兔儿爷还有神像的性质,北京人有供奉兔儿爷的习惯。北京人供的兔儿爷有两种,一种是泥像的,一种是纸上画的,后者又叫“兔儿爷码儿”,完全是神像。泥塑的兔儿爷从供桌上拿下来,就是小孩的玩具。不过还不是像对别的泥娃娃那么随便玩,是摆在桌上的,不致轻易摔碎。玩兔儿爷就是这样一种既哄小孩高兴又把它当神敬的习俗,这就是“寓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当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儿爷的仪式,有些人买回来摆着就是为了让小孩高兴,给家里增添喜庆氛围的,不过节的时候也还是要小心地摆着,不能随便摔碎,总是存了些恭敬之心。 (黄涛 作者系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年09月08日 13:02:53

上一条: ·[黄涛]重建中秋的浪漫与狂欢
下一条: ·当传统节日遇上商业:是消解与破坏,还是重建与推进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月饼模子·[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
·[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
·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
·[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