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张勃 荣新]中国民俗通志:中秋节志
  作者:张勃 荣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33088
 

  7、玩灯

  (1)柚灯。在两广一带,儿童喜作柚灯以取乐,即将红柚去瓤,镂刻花纹,内置蜡烛,儿童持灯结队游玩。广西宾阳的小孩则将这种柚灯放入池塘中戏玩,俗称“放果灯”。在广东增城,儿童提着柚灯游行,边走边唱儿歌,称为“游耍椂”(当地音称“柚”为“椂”),因歌中每句都间以“耍椂仔、耍椂儿”一句而得名。广东东莞则称之“耍乐仔”。民国时期多作纸扎的鱼虾、花果等形状的纸灯,在中秋节相互馈送,称“送耍椂”(即“耍乐”之转音)。

  在四川合川、合江等地,儿童多将柚子或黄橙置于竿顶,用蔑编成龙头,糊以五色彩纸,插点红烛,数十儿童结队,举竿游走于街巷,称为“柚子龙”或“橙子龙”。

  广东儿童还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在四川长寿,也有小孩将香插于橙上戏玩,叫做“玩香宝”。

  (2)孔明灯。在广东乐昌、罗定,儿童削竹糊纸作长圆形孔明灯,底部中空,内贮膏蜡,点燃后借助热气,将灯冲向高空,有的还在灯上系鞭炮,随着灯的高升,鞭炮声响震数十里,孩子们仰视拍掌庆祝,乐在其中。

  (3)蒿子灯。在山东潍坊,儿童将香粘插在青蒿上,点燃后擎弄翻舞,恍若万点星球,叫做“蒿子灯”。

  8、其他儿童游戏

  安徽绩溪的儿童在中秋节打中秋炮为戏。所谓“中秋炮”,是将稻草扎成发辫状的草鞭,长约五尺,粗至手能握满,在水中浸泡几分钟。玩时,十几个儿童聚在一起,挥动草鞭向石上抽打,发出如同放炮般的响声。

  在安徽寿春,小儿于中秋夜手执火炬,成群结队走田野,路上摘取果豆等物,称为“模模”,以为游乐。在福建上杭,儿童捧月饼月下唱歌,称作“诱月华”。在福建福鼎,三五成群的小孩,在大街或田野与月亮赛跑,边跑边唱“我走月也走,我跑月也跑”,并不时抬头看月,感觉月亮总是跟着人跑。

  在广西同正,大人将煨熟的芋头和花生藏于隐蔽处,让小孩搜寻,谓之“捉老鼠”。有时儿童还于是日斗蟋蟀,以月饼作赌注。江西南昌的小儿群以采百叶斗输赢,名为“摸青”。

  广东阳江城中有小贩沿街叫卖糖鸡,即一种作成鸡形的糖,儿童争相购买玩耍。林葆茔有《竹枝词》道:“芋魁柚子贱如泥,争赏中秋月下携,十万人家三五夜,有儿童处有糖鸡。”

  (二)竞技

  1、闽东沿海几个县在中秋要举行几种民间游戏,即“三人骑大马”、“犁石”、“拔竹竿”、“点火把”、“车缸”等,这些都是带有竞赛性质的游乐活动,相传是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造的。戚继光率兵抗倭期间,为防倭寇利用中秋节偷袭,创造了这几种游戏,组织百姓在中秋夜活动,众人来回奔跑,喊声震天,火光冲天,倭寇以为军队在调防练武,未敢进犯。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将这几种游戏继承下来。

  2、福建霞浦有中秋夜曳“太平石”的习俗,参与者是强壮男子或儿童,百余人组成一队。所谓的“太平石”,是选一块一米左右的平面方石,石头旁边夹以硬木,然后用麻绳捆牢固定,前面系一条数十丈长的粗麻绳,由一百多人拉着快跑,大石上坐一个指挥者,号令进止。儿童则组成小队,牵一块小石头。这样的大小队伍大约十几支,沿街呐喊,若是两石迎面相遇,则摩拳擦掌,互相争道,甚至各自打至重伤。关于太平石的由来:“旧传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倭寇扰宁戚南塘,参将援兵出安宁两邑殆尽,郡城几空。倭寇拟于中秋夜乘虚攻城,参将不得已,以曳石计疑之,满城灯光,人声、石声隆隆腾于郊野外,倭寇至塔旺街,闻声急退。明日,戚营大兵回郡,而城以保全,故曰太平石。”

  3、福建顺昌县的仁寿有推石板的活动。四方形的石板,高5-10公分,一人站石板边缘,向右后仰,左右两边各有一人拉着他的手,后面一人扶着他的头,此人用力蹬动石板,待对方来时双方用力相撞,先倒地者为负。

  4、在福建古田,中秋这天有分队举行拔河比赛的活动,十分热闹。

  (三)其他

  1、广西陆川的中秋节,县城南北街皆搭棚,于十五、十六夜请歌娘在棚上唱歌,男子在棚下聆听,或唱歌以和,称为“唱丰年歌”。在台湾,山桥野店,多有歌吹相闻,谓之“社戏”。

  2、福建顺昌县的岚下与仁寿有坐木驴活动。木驴是用几条板条钉出平面,下面再钉三根圆木即成。驴前拴两条6米长的粗绳,上坐两三人,大的木驴可坐七八人,由年轻人拽绳,拖着木驴满街飞驰。木驴所经过的人家,必须在门前燃放鞭炮以迎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由中秋节说起
下一条: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学术工匠的个体民俗志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
·[赵宗福]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彰显青海民俗文化·[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
·[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彰显青海民族优秀文化的力作《青海民俗志》出版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王均霞]实践民俗志与女性民俗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