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张勃 荣新]中国民俗通志:中秋节志
  作者:张勃 荣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33098
 


  中秋节是八月里最重要的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又因处于仲秋之月,故也称“仲秋”。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根据节日时间,又称为“秋节”、“八月节”、“八月半”、“月夕”(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因是夜月色倍明于常时);根据节日活动,又称“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因是日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湖北汉口则将中秋俗称为“太太节”。

  全国普遍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期,但有些地方则于八月十六过中秋,如浙江宁波、台州、舟山等地;还有的地方提前过中秋,如在广东清远,白石潭乡在十三日,三坑等各乡在十四日过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般观点认为它主要是在古代秋分祭月的礼俗基础上形成的。另一种说法,八月十五正是庄稼成熟的时期,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大概是秋报的遗俗。

  与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相比,中秋节形成较晚,在汉魏民俗节日体系形成时期,中秋节尚无踪迹。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形成习俗,但中秋节还不是一个大节。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此后,中秋节日渐隆重。明朝以来,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一直流传到现代,中秋节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特别丰富,而且主要集中在晚上进行,包括拜月、赏月、吃团圆饭、吃月饼,以及在月下进行各种游乐活动和观月占候活动等,天上的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

  一、祭月

  祭月,即拜月,也叫“供月”、“祭太阴”,各地称呼不一,如江苏苏州等地称“斋月宫”,江苏镇江称“谢平安”,福建政和称“拜月宫”,河南中牟俗称“愿月”,广东长乐称“椓月姑”,广东四会称“拜月光”,贵州绥阳称“敬月光”,甘肃灵台俗称为“献月亮”,等等。

  中秋拜月习俗源自对于月亮的自然崇拜,后发展为月神崇拜,出现了月姑、月亮娘娘、太阴星君等神明。至迟在西周,官方就已在秋季举行隆重的祭月活动,如《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的记载,但仅是皇家祀典、例行祭祀,民间尚无祭月活动。至宋代,民间出现了祭月与拜月的习俗,此后成为定俗,传承至今。民间极为重视拜月活动,江苏高邮甚至有“中秋在家不拜月,出门遭雨雪”之说。

  (一)事前准备

  八月十五这天,人们早上就开始为晚上的祭月做准备,洒扫庭院,备办各种供品。

  民间童谣唱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月饼与瓜果是中秋祭月的主要供品。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一般的月饼,民间必要用一种大的团圆饼以祭月(详见后文节日饮食部分)。八月十五正逢大量鲜果上市,人们以之献月,如石榴、梨、枣、栗子、柿子、胡桃等,鲜藕和红菱则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供品,两广地区多用芋头、橘柚拜月。

  华北地区,祭月必用西瓜,这些西瓜是在收获季节就精心挑选出来的,特意保存下来以备祭月所用。民间以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祭月时都要将西瓜切成莲花瓣状,这可能与佛教崇莲有关,也可能带有“连生贵子”的祈愿。在内蒙古地区,还将西瓜、茄菜等雕镂作灯,内燃以红烛。

  毛豆是中秋特有的供品,据说是专为月中玉兔准备的(因兔子喜食毛豆),也带有尝新的意思。山西地区多精选嫩黄豆角,连皮煮熟,以其色金黄喻金秋,以此祈望丰收。山东地区多给兔儿爷奉上一捆青豆。此外,贵州开阳还献以新摘的向日葵,天津的供品中还有鸡冠花、萝卜等。

  祭月的瓜果供品还被赋予吉祥寓意,传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上海人家要供四色鲜果,多为菱、藕、石榴、柿子等,寓意“前留后嗣”,还有煮熟的毛豆荚、芋艿,称为“毛一千,余一万”,以讨吉利。在江苏连云港,讲究的人家必备八大件:取意团圆的西瓜、取其多子的石榴、寓意事事如意的柿子、寓意长寿的花生(因花生又称长生果)、寓意早立子的枣和栗子,以及谓之“螃蟹爬月”的螃蟹,还有一块特大的“团圆饼”(也称光饼)。供品中不能有梨,因谐音“离”而不吉利。北京上供的各种鲜果,如苹果、石榴、晚桃、青柿子、葡萄等,而且必要有切成莲花瓣形的西瓜和九节藕;讲究的人家,要将柿子和苹果成对供上,取谐音“事事平安”;桃与石榴相对,取“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之意;枣和鲜栗子可撒于苹果、柿子之间,寓意“早早平安”、“利市”。供桌的外层是香炉、蜡扦和花瓶。蜡扦上有红烛,下压敬神钱粮(黄钱、元宝、千张)。花瓶内不插供花,而是分别插毛豆枝(用以祀玉兔)和紫红色的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

  除瓜果、月饼外,在广西崇善,人们要买猪肉、鸡鸭、米粉以供神;在浙江常州的供品中还有染成红色的鸡蛋。

  在布置供桌时,江苏南通讲究的人家,在香案上放置盆景,并将所供各种瓜果精心搭配,组成戏剧名称,多者占用三四张方桌,供品不下数十种。北京人家则讲究布置“供点儿”,就是将家中养的石榴树、夹竹桃、西番莲、霸王鞭、仙人掌等树木和花卉一并搬出,分置供桌两侧,形成一个小圈,以此点缀环境,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中秋这天还要提前买下月光神祃,即供月用的纸像,也称“月光纸”、“月宫稿”,俗称“月光马儿”,北京称为“月亮马儿”或“兔儿爷马儿”,江苏徐州称“月姥娘马”。这种月光纸是专为祭月所特制的神祃,明代就已出现,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的场景时提到“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尺,大者丈,工致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明代月光纸上绘有月光菩萨像,清代以来则多绘太阴星君神像。

  月光纸,为木刻水印,尺寸不一,最大的长七、八尺,小的长有尺余。北京的月光纸有红、黄、白三种纸色。黄色的为整张大黄毛边纸,上印趺坐莲花的月光偏照菩萨(佛教),或作太阴星君(道教),多为一般住户所用。红色的为整张大红毛边纸,上印增福财神、关圣帝君或达摩等神像,下端为广寒宫、桂花树、持杵捣药的玉兔(称为“长耳定光仙”),四周裱以彩色蜡花纸,多为商家所用,糊在秫秸架上,成一纸屏,上插两三面三角彩旗。民国时期,河北万全的月光纸“上为印制之月宫形状,内绘玉兔,人立执杵捣药,下并绘太阳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五彩灿然,金碧辉煌”,将月光纸悬于厅前,供以月饼、瓜果,明烛焚香以祀之,俗称“供兔儿爷”。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北京,每年的八月初十以后,就有走街串巷叫卖月光纸的小贩,边走边吆喝:“买月亮马儿——供佛的月亮马儿!”同时,市面各纸马铺、南纸店均在门前摆出已裱好的月光神祃,其它如所有的油盐店、杂货店也有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的世界意义——由中秋节说起
下一条: ·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学术工匠的个体民俗志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赵李娜]从“国家-民众”到“家庭-自我”:中国家庭民俗学的演进轨辙·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
·[赵宗福]全面系统科学记述,彰显青海民俗文化·[李建宗]书写青海民俗生活的皇皇巨著 ——简论《青海民俗志》
·[朝戈金]民俗志书写探索的创新成果 ——《青海民俗志》序·彰显青海民族优秀文化的力作《青海民俗志》出版
·[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王均霞]实践民俗志与女性民俗研究的一种可能性·[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王庆]土家族舍巴日仪式的田野民俗志——以古丈田家洞为中心·《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