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话说中秋
  作者:张伯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3 | 点击数:4551
 

    今年中秋节与往年不一样,是国家规定为节假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恰好是八月半,也是秋季之中,所以叫中秋。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云:“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重阳并列为我国民间五大传统节日,如今已同春节、清明、端午一起成为国家规定的节假日。

  中秋节曾称秋节,1912年,中华民国刚成立就颁布规定,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

  中秋节源于祭月。我国古代设有春秋两祭,春祭日,秋祭月。朝祭日,夕祭月。有道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农历八月十五天高气爽,月亮最大最明最圆,古时秋祭乃定在八月十五夜举行,成为习俗。到了北宋,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中秋节由祭月而赏月,始于魏晋,盛于唐代。而嫦娥奔月的故事则发生在夏朝。夏朝时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娥反对夏太康的残暴统治,窃药奔月。汉代以避汉文帝刘恒讳,将娥改称常娥,通称嫦娥。嫦娥奔月过起孤单寂寞的生活,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唐代诗人李商隐《嫦娥》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我国早在古代就有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说月亮上不仅有嫦娥,还有兔子、桂树和砍树的吴刚。清王士稹《香祖笔记·月中人物》云:“世传羿妻奔月,谓之嫦娥,亦曰蟾蜍。又《酉阳杂俎》,月中有一人,砍桂树,名吴刚。”晋傅玄《拟天问》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吴刚、白兔为何上了月球,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于咫》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调令伐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典窣典坡》载,林野中原有狐、狼、兔三种动物。佛祖释迦牟尼化作一个饥饿的老人来到林中,测试它们修行之心是否真诚。狐为他找来鲜鲤充饥,狼为他找来鲜果,兔子找不到什么东西,就请狐狼寻来干柴,点火燃烧,自己跳进烈焰之中,烧烤自己给老人充饥。佛祖深为感动,就让兔子的精魄上了月球。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登上月球,我国嫦娥1号奔月,哪曾发现月球上有嫦娥、吴刚、白兔和桂树,那些美丽的传说都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想像,也表明了我国人民几千年来飞天的梦想……

  每当夜幕来临,大地一片黑暗。这时一轮皓月高悬空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人们把月亮当成神,喜爱她,崇拜她,祭祀她,歌颂她。宋朝文学家苏东坡还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实,千里共婵娟是很难得的,因为各地的气候并不是一样的。唐代诗人李峤早就说过,各地的人并不是都能同时看到中秋月的。他的《中秋月》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节也叫团圆节,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内容。月饼是祭月的供品,祭后分而食之。有不在家的,给他留下一份,以示全家和天上月亮一样团圆。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八月十五,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过团圆节,吃月饼,还喝酒,叫喝团圆酒。

  中秋节并非我国独有,朝鲜、韩国、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伊朗、坦桑尼亚等国也有中秋节。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2008年9月1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军宁]中秋节拜兔儿爷
下一条: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与传统节日同行这十年
·[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
·[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除夕是否放假网上征求民意·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法定节假日调整回顾:取消五一黄金周曾引争议·法定假日放假安排调查结束 “中国式休假”有望改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