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序
◎高一(11)班 王舒墨
余祖籍北京,长于天津。幼儿园面朝海河,沿河一排高大的机器,采油之用,谓之“磕头机”。每及放学之时,残阳将海河染作鲜红,缓缓向东流去,机器投下长长的影子,颇为壮观。回家后先吃饭,时有海蟹对虾可吃。饭后,大院内的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跑下楼来,呼喊着游戏,向晚方归。那时大家都以一片纯真之心相交,虽偶有争吵,但从来坦诚以待。还记得班上有个小女孩,长得很可爱。彼时正逢《还珠格格》热播,余受其影响,竟开始“追求”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其实孩童无知,哪懂什么感情,无非玩笑而已。现在想起,仍令人忍俊不禁。
一朝离津,六年不归。听说天津变化极大,那排“磕头机”已尽数拆掉,旧时的大院也早已拆掉重建,小伙伴们也都上高中了吧,再回去只怕是不敢相认。思及海味之美,老友之真,江流之壮,不禁怅然。百感交集,遂于一明月之夜填得此词。
孤灯清几,寒筝冷室,凄凄轮月枝头。聒噪草虫,啁啾谷鸟,却如乡语无休。客地苦淹留,叹一别六载,几上高楼?千里秋风,百行霜雁,寄离愁。 珍馐老友江流,所思三最切,神远难收。楼宇该无?雕梁换否?故园依旧箜篌?幼女我曾求,至今应豆蔻,何样明眸?不语流光暗换,寂寞泪双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2008年9月14日02:55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