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关注]孩子们心中的中秋节
——北青专版:中秋 让我们共品亲情月光
  作者:赵静捷 曾佳 任然 姜思齐 易李弘扬 王舒墨 许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18975
 

  捧着月糕做游戏

  ◎高一(11)班 姜思齐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尽管离八月十五还有一个星期,但市面上的佳节气氛已越来越浓郁了。店家们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把各色中秋物品摆上货架。这其中,尤以月饼一物竞争最烈。从传统的自来红,到稍有创新的水果馅,再到如今不中不洋的巧克力、冰淇淋月饼,可谓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月饼”一词,全然失去了其原有风貌。中秋节,这一与“春节、端午”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的佳节,已然在现代的潮流中变得物质化、商业化了。作为生长在繁杂忙碌的都市中的一员,我也许久未在中秋之夜赏一轮满月,许久未在朦胧月光下诵一篇诗文,许久未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了。今年,中秋节成了法定节假日,当父母询问我打算如何安排时,我才终于有时间认真想想关于中秋的许多许多。

  古时中秋,是源于人们对月神的崇拜。祭月之习,代代沿传,魏晋时期,祭月转变成赏月。至于唐宋,赏月之风始盛。这一时代的文人墨客,多愿在中秋结伴出游,饮酒作乐,席间诗兴大发,即挥墨一首,因而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中秋佳作。如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中,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已成为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

  在中秋节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中国各地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在我的家乡齐鲁大地上,也有过中秋的独特风俗。小时候,我曾和父母一起回老家过中秋。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做月糕。何谓“月糕”?其实也是中秋节常吃的一种面食,味道与馒头无异,因此只能在形态上下工夫。月糕共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一张较大且厚的面饼,饼上是用面团捏成的梨、石榴、柑橘等秋季时令水果。水果面团摆成一圈(以六至七个为佳),再往上盖一层较小的饼,作为最上面一层的托盘。托盘上一般是玉兔捣药,心灵手巧的主妇也会做只小鸟,捏朵小花放在兔旁作装饰。月糕蒸好后,还要用各种色彩描画一下,使盘上玉兔更加活灵活现。

  月亮出来后,月糕就由孩子们拿出去“圆月儿”。漆黑的夜空中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静静地,如流水般泻下她皎洁而柔和的光辉。我们几个小伙伴,各自拿着家里的月糕,在大院里互相比较谁的月糕最漂亮,谁的小兔最活泼。得益于姥姥的一双巧手,我和哥哥总是伙伴中的胜者。等到家里的大人们来喊一声“该圆月儿喽——”,我们几个便捧着月糕,蹦蹦跳跳地围着家属院中的矮楼转圈,边转边喊着:“圆月儿喽——”“圆月儿喽——”院中还有提着灯笼的小朋友,也会加入我们。于是,在原本寂静的夜晚,会有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儿,像萤火虫一样在楼宇间穿梭,跑着,跳着,快乐着。

  孩提时代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离别的苦涩,什么是相聚的欢乐。但在我小小的心里,已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每年中秋节,和姥姥姥爷,哥哥姐姐一起过,便是满足,便是幸福。

  过于商业化的中秋,给人们心中平添了一份浮躁,虚荣。其实,我们心灵深处所渴求的只是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只是一份宁静祥和。在那相聚的时刻,浓浓的亲情,会让清水变得甘洌,会让五谷变成佳肴。我期待着一个简单而幸福的中秋,一个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中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2008年9月14日02:5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生活观察:当月饼变成了“群发月饼票”……
下一条: ·[郭军宁]中秋节拜兔儿爷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