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关注]孩子们心中的中秋节
——北青专版:中秋 让我们共品亲情月光
  作者:赵静捷 曾佳 任然 姜思齐 易李弘扬 王舒墨 许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4 | 点击数:18962
 

【编者按】 本期稿件是从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作文中挑选出来。中秋之夜,北京四中两届人文实验班将团聚一堂,在老校长室前举办“天下明月白”诗文联谊会。联谊会包括“师生话中秋”、“祭月仪式”、“诗文诵读”等几个部分,意以人文之心,话中秋之情,表达对亲人、对友人、对民族的深爱与祝福。

聚时邀共赏,离月寄相思。值此中秋佳节之际,祝福那些得以团圆或尚在别离中的人们。

本组诗文组稿人为北京四中语文组老师袁海萍。 


  不只是淡忘了月亮

  ◎高二(11)班 赵静捷

  中秋节就快到了,回想去年的中秋节,却并没有什么印象,大抵是自己一个人过的。那种情境下,赏月是不可能的了。今年听说有个联欢会,有一些祭月的活动,便很是期待。由此也便引起了一些曾经的,对那一片银白世界的遐想。

  儿时的记忆里有关月亮的部分都是清清淡淡的美好的感觉。小时候很喜欢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当时并不太理解诗的含义,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月亮就像白色的玉盘,又像圆圆的镜子,不知究竟是长在天上了,还是跟小鸟一样,会飞。后来的日子里曾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面,偶尔抬头望向天空,发现月亮总是跟着自己一起走。《幼儿十万个为什么》上曾有过对此的简单解释,但也记不得了。只是此后我便认定了月亮是会飞的。那么,会在天上飞的东西,一定也是十分美好的了。怪不得会有那些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小时候对天上的事情总是怀着一种孩童的天真的向往,白色的,上面好像还有些灰色的点或是什么,有时便会和玩伴争执起来,嫦娥住在哪片房子似的点里,哪一列竖着的点就是月桂。

  可那也只是小时候的事情。后来通过自然课,还有其他的一些阅读,对于那些遥远的景象也渐渐地模糊起来。偶尔,仰望天空,它也总是在那里,清清凉凉地,洒下一地银白色的光芒。床前明月光。只可惜,我不是异乡浪子。望着那片银白,只是呆呆地出神。长大些的孩子对于死板的东西总是没有太大的兴趣。那是只向往着班里“主流杂志”《大百科》中的日全食,想着我要买个大大的望远镜,想着,其他孩子都不知道直接看太阳会伤眼睛,只有我知道,才不会因为总对着太阳指指点点而被老师批评。

  此后,几年的时光匆匆流逝,再也没有对月亮产生过什么特殊的兴趣。今年,说是要把两个年级的人文班合在一起搞联欢会了。蓦然想起初三时,我也曾与同学一起围过圆圈,吃过月饼,但那天似乎没有月光,所以大家也没有玩起来,只是坐在操场上,和几个要好的同学聊聊天而已。月亮它,似乎渐渐地为我所淡忘,以至于念起“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词的时候,心中的感觉只是淡淡地惆怅,一种陌生而麻木的感情。其实变的不是月亮,只是我自己的心而已。小时候因为好奇而去观察它,后来渐渐淡漠,直到最后,提起月亮,仿佛就只是像空气一样苍白无力的概念而已。物是人非,说来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是这样。

  推开窗户,那月亮还是像以前一样,高高地悬在空中。心底突然就涌起一种空虚似的感觉,仿佛被什么东西一下子抓住了,有些酸涩,有些不自在。挪不开目光,却又很懊悔,为什么,为什么会将那些本是最纯稚不过的感情遗忘。儿时的那些回忆又重新涌上心头,很想再重新过一次,弥补上这段感情上的缺憾。我不只是淡忘了月亮,还有那么多,美好的细腻的东西。就好像是钝化了一样,现在悔悟,也不知道有没有意义。

  皎皎空中白玉轮。月亮依旧是那个月亮,只是月下人心中的所思所想,一年一年,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样子。或许我不该后悔什么,反而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记住它,而不要再次将它遗忘。生命中,有多少美好等待我们去发现。但即使要去发现,也不该忘记了以前的感受,而应带着曾经的感动,去感受未来的美好,让那一份感情像一条河一样,永远地,流下去,流过每一次新的感动,这样,人才能在感动的积累中,成长,成熟起来。

  再次凝望月亮,这一次,心底便多了一份释然。明月清光,本是无情之物,却映照得人心中一片舒畅的清明。让我们在一次次的凝望,一次次的蜕变中,找回自己的那颗心,带着一份感动,邂逅新的奇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2008年9月14日02:5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生活观察:当月饼变成了“群发月饼票”……
下一条: ·[郭军宁]中秋节拜兔儿爷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