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卢沟晓月中秋再现 专家称中国文化应“大度”
  作者:记者 柳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12 | 点击数:4015
 

萧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欧美的影响还不够。胡博/摄

  千龙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 柳杰)今年的中秋节,市民来到卢沟桥有望亲眼目睹“卢沟晓月”美景了。站在桥上,月亮映照在南北湖面,还能欣赏到“一天三月”的奇景。这是记者从今天上午的首届“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论坛上了解到的。

  “卢沟晓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乾隆皇帝曾在秋日路过卢沟桥,得此良辰美景,赋诗于此,并题“卢沟晓月”,立碑于桥头。今年5月,丰台区完成了永定河晓月湖蓄水工程,“卢沟晓月”景观将在今年中秋成功再现。

  论坛上,专家们普遍认为,中秋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祥和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始终是中秋节的主干,天上月圆,地上人圆,所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万建中认为,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唯有中秋节远离禁忌和凶恶。尽管八月十五也是逢单,但它在尽情宣泄着人间生活的美好与祥和,表达的是祝福的主题。传统过中秋节的方式除了吃月饼,还有赏月、拜月、赏桂、观潮等。

  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萧放表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欧美的影响远远不够。”他认为,和中国接受了很多外来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不同,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相对较少。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与影响,像推介春节一样,将包括传统节日文化在内的优秀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

  文章来源:千龙网 2008-09-11 12:54:48

上一条: ·中秋节咋就变成“中秋劫”
下一条: ·民俗专家:中秋节的内涵是团圆 不是“月饼大战”
   相关链接
·[赵玉平]中秋节起源新说·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月饼模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秦宗财 房凯]浙皖地区中秋舞香龙节俗的历史与现状
·[雷伟平]空间的体验消费:“中秋节”节日经济价值的实现研究·[张多]他乡的中秋:全球化时代的中秋与个体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面对当空皓月,远在他乡你会否怦然心动?
·两岸专家论道 全方位解读中秋文化·台湾学者赞赏大陆列中秋为法定假日:有助传承
·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刘魁立:古往今来话中秋[视频]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中秋节里的“兔儿爷”:祭祀神仙变成儿童玩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