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文化聊天室
嘉宾:
叶春生(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
李惠芳(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
高丙中(民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1.中秋节源于宫廷还是民间?
记者:中秋节最核心的文化符码是什么?
李惠芳:从中秋的名称上看,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为仲秋,而八月十五为仲秋之半,从天象上看,雾小、天高云淡,所以又称月节、秋节。中秋节起源于秋祀,由于秋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所谓春祈秋报,为了回报土地才有了这样的节日。自汉代以来,在嫦娥奔月等传说的推动下,人们对月亮的向往越发深切,在唐代赏月、拜月、玩月成为一种风气,中秋节才得以定型。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面唯一一个到了唐代才定型的节日。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祈家人团圆、生活美满,应该是中秋节最主要的文化符码。
叶春生:古人看见月亮圆,就自然想到家族团聚。这个节日还是起源于民间,老百姓口耳相传然后到了宫廷,然后在文人的古诗、古词中都有所反映。
高丙中:我不这样认为。从文献的角度看,中秋节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因此,早在先秦时代,帝王天子就通过春祭日、秋礼月的方式为天下祈福,唐代文献里提到,皇帝祭天、皇后祭月,宫廷里举行宴饮活动,文人墨客以月为题,作诗词唱和,但是当时一般人并不拜月。直到宋代,史籍里有了对民间过中秋的记载,如《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里,都有了百姓拜月的记载。
2.月饼是否由朱元璋兴起?
记者:对于今天人们常吃的月饼,有一种说法称,月饼起源于明洪武初年,当时的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这是否可信?
高丙中:这是传说,不足为信。每个时令都会有特定的食品,文献里对月饼有明确记载的始于明代。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开始有对月饼的明确记载,“八月馈月饼”条目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关于月饼,南方月饼精致、讲究,和南方物产丰富有关,北方月饼比较朴素。原来月饼是可以自己在家里做的食品,各家有各家的做法,百姓之间互相馈赠。现在受到商业影响,品牌之间互相模仿,月饼也渐渐趋于雷同,变得单一化了。
李惠芳:关于月饼的起源,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等说法不足为据,而且很伤害民族感情,判断传说可信与否要看它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寄托,所有传统节日都是人们心中的良好祈愿。
3.中秋节是否与爱情有关?
记者:不少人认为中秋节与爱情有关,一些地方,年轻人祈求月老撮合。
叶春生:中秋节主要是团圆,但一些地方也保留了爱情的元素,比如中秋看灯会也是男女定情的节日,以前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在中秋节的灯会上男女会有见面的机会,可以私下里定情,关于这个传统在很多宋元话本里都写到过。
李惠芳:从根本上讲,中秋节与爱情和浪漫无关。嫦娥奔月是爱情悲剧,唐明皇和杨贵妃也同样如此。从学界的角度看,把中秋节和爱情、浪漫扯在一起是牵强附会的。如果非要找一个传统节日定为中国情人节,我认为元宵节更合适。元宵节才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元宵节的习俗更丰富,关于灯会的爱情故事也更多,从季节和人体的关系看,元宵节在春季,那才是万物复苏、萌动、发情的时机。
4.南北中秋习俗有何差别?
记者:南北各地的中秋习俗有怎样的差别?
李惠芳:江浙一带的中秋习俗保存得比较完整,最有名的是望月观潮,八月十五月亮出来是钱塘江大潮最壮观的时刻,从前江浙妇女要身着盛装走月亮,因为月亮是女性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湖北、四川一带的习俗是偷瓜送子,对于结婚后不育的妇女,她们的亲戚会在中秋之夜跑到别人家瓜田架下偷摘南瓜或冬瓜(南谐音男,瓜中籽谐音子,冬瓜象征壮实的小孩),这些人在瓜上画出小孩的眉眼、披上衣服,偷偷放进不育妇女的被窝,第二天,不育人家发现之后就会非常高兴,被偷的人家因为做了善事也会很高兴。
叶春生:广东人过中秋的习俗最为多样。单说广州月饼,说得出名字都就有70多种、皮薄馅厚,北京的月饼皮比较厚,江浙吃酥皮月饼,冰皮月饼是从越南传过来的。过中秋节广东人的食谱特别讲究,吃芋头是“夷人头”的谐音,广东人还要吃炒田螺,田螺里面有很多籽,象征多子多福。小孩会拿着柚子皮做的灯唱着儿歌到处游。解放前还有一个风俗是“竖中秋”,把一个高高的竿子插在房顶,房顶上放些农作物,还有烧塔庆等庆祝丰收的习俗。“八月十五竖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地下皱眉头。”
另外,香港也非常重视中秋,过了八月十五之后,香港人还觉得不过瘾,会在八月十六接着过,名曰“追月”。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中有记载:“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日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这个风俗独独在香港保存下来。
5.现代人应如何过中秋?
记者:现代人应当如何过中秋?
高丙中:中秋节这天主要是和家人沟通感情,节日到了自然在一起,城市阴霾太重,可能不利于赏月,也赏不到桂花,也许在乡村的环境里更能体会古韵。同时读读书,让孩子背背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叶春生:现在中秋节,一个多月之前“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古代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升温了,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一些旧的习俗应该与时俱进,比如祭月这些形式没有了也可以,只要节日的内涵得以保留,形式可以更丰富些,现代人过中秋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天旅游登山,这在以前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李惠芳:赏月、拜月、吃月饼,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表达方式。现在礼数淡化了,但是秋高气爽,家人团聚,一起出游也是一种现代方式的延伸。现在开始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就变得讲究了,这能让国人找到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