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
  作者:顾军、苑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6-09 | 点击数:13497
 
(二)以人为本原则
许多节日遗产都具有某种程度的隐性特征,它们犹如人体之经络,看不见、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这就给我们的保护带来一定困难。然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把握这一问题,这其中的许多难题便会迎刃而解。节日文化遗产虽然无形,但它毕竟托付于一个个具体可见的人如社首、艺人、匠人、歌手或是巫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来保护这些珍贵的节日文化遗产呢?事实也一次次证明,只要这些懂得节日文化的社首、艺人们还活着,传统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只要这些深谙节日文化的传承人还充满活力,无形文化遗产就会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只要这些节日文化的传承人还在招徒授业,节日文化遗产就会后继有人,绵延不绝。我们对沅陵龙舟竞渡仪式的保护也好,对周口人祖会的保护也好,只关注物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在关注物的同时,还要关注到人,特别是那些深谙社火门道的民间艺人、社首、老把式。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不进行及时采访,与节日仪式有关的观念、知识、技术、技巧等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就很可能会随着老社首、老艺人、老工匠的离世而成为千古之谜。我们现在需要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紧时间,保护好这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并通过他们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强调对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便是无形文化遗产与有形文化遗产不同,有形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坏一个少一个,所以,无论大型、不可移动型文化遗产,还是小型、可移动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都只有一个,就是那些已为数不多的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与此不同,它的出现打破了文化遗产不可再生的神话。不但可以随时复制,而且只要保护得当,还可以不断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只关注既有成品的保护已远远无法满足对无形文化遗产长远保护、长远发展的要求。因为随着这些艺人、匠人表演水平、手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艺、新花样都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要想掌握无形文化遗产的最新技术与技艺,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莫过于对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尽心保护。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失去人便失去一切。那种只见不见的做法,至少在节日类文化遗产保护这个问题上已是舍本逐末。
日本非常重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它既是无形文化遗产理论的提出者,也是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在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颁布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这个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其中一个重要经验,便是在对各种无形文化遗产实
施整体保护的同时,加强对这些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在日本,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又被赋予人间国宝的称号。在表演界,人间国宝是指那些在艺术表演领域具有突出的表演才能、精湛的表演技艺,并愿意将自己的这些技艺传诸后人的杰出表演艺术家;而在工艺制作领域则特指那些身怀绝技并愿意通过带徒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诸后人的著名艺人、匠人。对于这些杰出的艺术传人,国家每年都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但实际上更多的人看中的并不是来自政府的津贴,而是人间国宝这块金字招牌。因为他们的才艺一旦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承认,他们的作品便会价值陡增,他们也会从这种良性循环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并实现自我价值。
在日本,人间国宝的认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认定,一种是团体认定个体认定是指对持有某种技能的个人实施的个人资格认定。如著名的人形艺人、风筝艺人,本身就可以独立完成某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这类人就可以通过个人申请的方式,获得来自政府的个体认定。但对于那些类似能乐、木偶净琉璃戏、宫廷音乐或是民间舞蹈一类的,需要通过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民间演艺活动,那些技艺传承人不是属于某一个体,而是属于某一社会群体的无形文化遗产,则只能通过团体认定的方式,完成对这类无形文化遗产的认定工作。截至20027月止,在这一制度实施的近半个世纪中,日本已认定人间国宝”114人。该制度对日本传统技艺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程序是:先由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文化厅在咨询文化财专门调查会成员提名的基础上筛选出认定名单,然后提交文化审议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再由文部科学大臣最终批准并颁发认定书。1955年公布首批认定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时,使用的是无形态国宝活文物等用语,而公布第二批认定名单时则使用了当时媒体颇为流行的一个术语――“人间国宝。人们认为国宝这个在工艺美术品领域惯常使用的学术术语远比重要文化财来得更为亲切、更为高贵,也更有助于民间艺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在仍健在的人间国宝中,艺能表演类人间国宝55人,其中又以能乐、文乐、狂言、歌舞伎等所谓高雅艺术者居多,而其余的则全部是陶艺业、手工染织业、铁工锻造业等方面的著名匠人。人间国宝认定制度的出现,增强了民间社会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意识,成功地解决了日本传统艺术与传统工艺制造业后继乏人的问题,使传统歌舞伎、能乐、文乐、狂言等又重焕生机,一些诸如传统手工染织业的传统民间工艺也因此而重获新生。
当然,人间国宝的认定也是有条件的,那些虽身怀绝技但却不愿意将绝技传给外人的人是不能够被授予人间国宝的称号的。同时,如果由于体力、智力或其他方面原因而无法完成保存、传承无形文化遗产时,这些人间国宝人间国宝资格也将被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取消。这种能上能下、具有动态监测特点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在我国,通过对艺人的保护进而达到对整个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靳之林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问题,应首先着眼于人的抢救保护,而不只是让它进入历史典籍和博物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物质的保护,作为精神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的传承,是活态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保护'二字的内涵就是传承,不能传承何谈保护?
我们希望在亿万群众的社会生活中看到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发展。(靳之林:《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资料)200212月,第34)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上一条: ·七夕节:令人尴尬的冷清
下一条: ·让我们亲近传统节日
   相关链接
·[乌丙安]关于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