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期待传统节日放大假 访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2-28 | 点击数:4188
 

  红火的节日市场,充分证明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徐常青摄

 

  除夕、中秋本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却不是国家法定节日;“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越来越红火,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境遇却日渐尴尬……近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专家提交政府部门的“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研究课题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本报记者连线北京采访了承担课题调研的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昨日表示,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被列入国家法定节日的事宜目前已被中央提上日程,节日安排框架很快将浮出水面。

  新闻缘起

  据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介绍,“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于去年3月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议案,此议案有36位全国人大代表附签。议案提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央有关部门将此立为课题委托中国民俗学会的几位学者对其可行性进行调研。

  本月14日,由中国民俗学会组织举办的关于“祖国传统节日”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其中保持传统节日、发扬民族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代表关注的核心议题,我国学者提出的“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题也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研讨会争议的焦点。与此同时,以中国民俗学会牵头,由中国人民大学黄涛、北京大学高丙中、北京师范大学萧放、中国民俗学会专家陈连山等学者承担的“关于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研报告”已提交中央有关部门,并对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四个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放假安排提出了具体建议。其中,除要求除夕、端午放假外,“清明长假”和“中秋长假”分别取代“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的建议更引人注目。

  限制春节晚会“年三十”就放假

  中国民俗学会专家陈连山教授是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他建议,在目前春节法定假日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天,即增加除夕日这一天,从而把春节放假的时间提前至腊月三十开始。同时,他还在自己的调研报告中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守岁”习惯,应该减少晚会节目、加以时间限制———给“春晚”两个小时时间即可。

  陈连山认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夜的团聚和年夜饭则是春节最重要的标志——离家在外的游子、亿万民工克服一切困难都要赶在除夕夜前到家,为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夜吃团圆饭。可是,让众多人头疼的是,现在的春节放假其实是从大年初一开始的,年三十还是工作日,许多人下班后不能按时赶回家,还有不少人甚至除夕夜是在回家的路上过的。如果提前一天放假,把除夕日列为假日,就会让更多的人及时回家过除夕。

  此外,春节联欢晚会为守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娱乐节目,体现了政府对百姓春节守岁习俗的尊重,因而也得到人民的喜爱。但是春节联欢晚会目前已成为一个商业性极强的节目,晚会节目越来越多,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结果年年遭到人们批评。特别是其播放时间从晚8时一直延续到晚12时以后,挤占了“守岁”的人们本应亲身参与的一些民俗———包饺子、合家交谈话团圆等,影响了除夕团圆家庭亲情交流方面的功能。

  “清明假”取代“五一黄金周”

  “清明长假”取代“五一黄金周”的建议是由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黄涛提出的。黄涛称,清明节一般都在阳历4月初,清明期间祭祀和踏青的习俗在中国非常盛行,根据传统的扫墓与踏青持续若干天的习俗,可以考虑清明节放假,连同前后的周末,形成“清明长假”。由于现有“五一”长假,黄涛在调研中认为,可以缩减和调整“五一”假期,与清明节假期统一安排。

  根据清明节期间全国流行了几千年的祭祀风俗,黄涛建议在清明节期间设立全国性烈士纪念日和民间祭祀日,由国家领导人带头祭奠,缅怀为革命事业、国家独立和人民利益献身的烈士;而民间则可以沿行传统的祭祀祖先和已故亲人的活动。

  黄涛说,“清明长假”不仅能够恢复传统的清明扫墓习俗,还能恢复另一传统习俗———春游。从时间上来说,清明节期间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状况更适合春游;选择清明作为春游的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根据长期的经验自然做出的,显然更符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如果作为节日习俗加以倡导,可以使国人更加喜爱亲近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另外,实行“五一”长假从本源上说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百姓欢度“五一”的方式只是休息或出游,没有特定的文化活动,改为一天是适宜的。

  “赛龙舟”复兴“端午节长假”

  去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曾传得沸沸扬扬,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国内凋零国外盛行的局面,让保护民族节日的呼声一时此起彼伏。目前,中国民俗学会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对“端午列为全国法定节假日”的调研也提交中央有关部门,其中提出设置端午节长假、以赛龙舟为核心复兴端午节日文化的方案。

  高丙中在调研报告中称,一个民族要显示文化自信,标榜自己所钟情的特定体育运动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美国的美式足球,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都世界闻名。在中国,赛龙舟则是一个较优的选择:每个城市都有水系,大多能安排比赛活动;街区可以有对抗赛,城市之间、省区之间可以有挑战赛,全国可以有锦标赛。特别是以福建、台湾、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区为代表的中国许多地方在最近二十多年仍一直沿袭传统的赛龙舟活动,这为以龙舟赛为核心复兴端午节日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再配以端午放假的制度,一定会成为一件盛事,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节日激情将在全国的范围呈现。

  “仲秋假”取代“国庆节长假”

  将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是这次可行性调研的重点项目,中国民俗学会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在调研报告中称:中秋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服务与调节功能,这种功能是国庆长假不能替代的。他建议:以政府的名义恢复中秋节秋季大节的社会地位,将“中秋长假”定为法定假日,假日时间从国庆长假中调配。

  萧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继春节之后的的第二大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节俗丰富,非常贴近人民生活的本性,既是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大节,还是东亚多数国家共享的节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他建议,缩短国庆放假时间为一天,其余假日时间转给中秋,形成以“中秋长假”为中心的秋季大节,让人民有时间中秋团圆,有时间外出旅游,有闲暇品尝秋天丰收的成果。

  萧放说,“中秋长假”可以增添新的习俗内容,如在城市开展社区赏月茶会,融洽社区邻里关系;举办赏月游园活动与大型灯会、诗会、露天歌舞晚会等,增强节俗的娱乐性、趣味性;农村则可沿袭传统的丰收庆祝游行方式,表达民众欢庆丰收的喜悦。(来源:青岛晚报)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05年02月21日14: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元宵节: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符号
下一条: ·七夕节:中国式爱情传说(聊斋)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