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赵世瑜]没话说与找话说:牛郎织女传说与人文研究的范式转换
  作者:赵世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31 | 点击数:8121
 

  过去人们常说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范式转换,人文研究不同于科学研究,大概范式的转换也不同,总之没那么伟大。

  最近应邀参加了一个关于“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的首发式和讨论会,会上听了很多高见。一些朋友批评现在很多研究是在炒冷饭,我很同意,当然这也不是这一个领域的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明明在原有的路数上已经没话说,还偏偏要一遍遍地讲,难免大家厌烦。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让大家厌烦,于是干脆溜之乎也。有些话放到这里,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

  “没话找话”,本是贬义的说法,其实要看怎么理解。一种做法做到头,就是没话了,如果没这个意识,还觉得有话,大概脑子就有点不清楚了。没话以后怎么办?就要找话,怎么找呢?要找不同的说话路数,路数和以前不同了,那些话可能就有了点新意。这大约就是人文研究的范式“革命”。就这么简单。

  说话容易做事难。

  这个会的缘起是山东沂源县做起来的。沂源这个地方古代有个织女洞,后来隔着沂河又建了一座牛郎庙。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姓孙氏,自称牛郎的后代,于是这个村便叫牛郎官庄。山东大学民俗学所的师生发现了这个地方的丰富民间文化,来做了多次调查,并且开过一次国际讨论会,最后有了我们面前的这套成果。

  牛郎织女传说是全国各地多见的,是七夕传说的主要内容,身列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谁也不能肯定说,沂源就是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或者是这个传说的源头。但是问题在于,过去脱离了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或者历史的语境,如何讨论这个传说呢?无非有三(或更多?):传说的起源、母题与异文、文化意义。这些研究只与文本有关,而与人及其生活无关。

  试想,如果没有人,这些传说有什么用?不理解人,理解这些传说有什么用?能真正理解这些传说吗?“沂源的牛郎织女研究”,而非脱离具体时空的牛郎织女研究,意义就在这里。虽然,我们不好像地方上那样给沂源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之乡”,但它却可以是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之乡,因为这个传说可以在这个地方具体化、生活化,无论是在历史的层面上,还是在现实的层面上,甚而是在传承与变异的意义上。

  山大的师生们基本上是全方位地搜集了本地的资料:碑刻、族谱、传说、戏曲、宝卷、仪式。这种资料搜集的路子本身就已经超越了过去民间文学研究的框框。我没去过那里做调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启示还是有的。从五卷本提供的资料中,我至少看到两点:一是同一语境下的不同话语,二是不同历史时段下的不同建构。

  这里最早的碑刻是北宋元丰四年的。碑上题写的地名是沂州沂水县积善乡西李上保(《沂源民俗》上说唐宋时期沂水县属莒州,看来不确),这个保应该是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产物。碑文中出现的另一个地名是刁村,总之没有牛郎官庄这个名称。宋代没有这个村庄的名称也好理解,但在金代和明代的碑刻中也没有出现过牛郎官庄!难道本村民国《沂水孙氏宗谱略》中记载祖先明末迁到牛郎官庄的说法不实吗?更离奇的是,在清代的碑刻中,有附近的各个村庄名称,却基本不见牛郎官庄的名称,只有清末光绪二十一年的一通碑刻碑阴题名之最后,出现了“牛郎”!

  道理何在呢?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村名何时出现——也许不会很早——但显然没有理由怀疑它自清代以来的存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织女洞及其附属寺庙主要并不是与牛郎官庄存在联系,而是更大范围的村落的祭祀场所。

  明代的碑文中说,根据志书,唐代人听山洞里的滴水声很像织布机的轧轧声,于是命名其为织女洞。这个说法其实很简朴自然,没有那些很传奇的说法。但北宋的碑文中还看不到织女传说的痕迹。文字很像魏晋隋唐时期的造像记,为“大宋天子”、“赵王”祈福,为天下祈福,还有“众生垢重,何人无罪,何者无愆”这类佛教观念。此外,主事者分别为都维那、维那等,说明立碑者均为佛社。金贞祐墓塔虽在大贤山上,似乎与此织女传说也无甚关系,只是说明此时道教势力开始进入此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老赵讲古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芬兰口传文学资料库介绍
下一条: ·民间文学观照下的本土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全国第四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召开·[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
·[刘水]国家级非遗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保护开发情况调研报告·[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
·[汪保忠]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柳倩月]《纬书集成》中所见牵牛、织女星的神话要素分析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尹虎彬]从“科学的民俗研究”到“实践的民俗学”
·[胡鸿保 张丽梅]民族志:从马凌诺斯基到格尔茨·[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
·[高有鹏]从大地到天空——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主题·“一带一路”激发人文研究新梦想
·[郭俊红]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陈泳超:在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沂源举行·[李玲 张寿玉]非遗背景下民间传说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换届会议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侯仰军]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