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的活态遗产,因而保护的重心应落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非遗保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深入非遗实践所在社区去发掘和凝练人们世代传承的默会知识和生存智慧,将社区的愿景、人民的心声带到最前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说,“人民性既是非遗保护工作以‘尊重’为伦理关切的出发点,也构成研究者通过田野调查深入民众生活的行动逻辑。”作为深耕非遗保护领域20多年的专家,巴莫曲布嫫履职以来提出的多项建议都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深度参与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巴莫曲布嫫介绍,非遗保护事关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粮食安全、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医疗保健、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包括气候变化)以及和平与社会凝聚力构成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优先行动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动形成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大格局,也要考量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前行方向。”巴莫曲布嫫说。
“新发展理念关乎国本更关乎民生,因此要到人民中去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过去一年中,巴莫曲布嫫前往重庆、福建、云南、山东调研相关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7月以来,巴莫曲布嫫与云南代表团4位代表围绕低碳实践、非遗教育、非遗研究、可持续旅游等非遗保护的基线行动同向发力;与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大学文学院的专家学者面对面讨论、座谈,为试点项目组建多元行动方团队作铺垫;赴云南省昭通市调研,考察非遗保护实践,与代表性传承人和实践者群体、主管部门交流,了解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难题和挑战;应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之邀作有关非遗保护国际合作机制的主旨报告,助力云南非遗业务骨干田野调查培训,进而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尽快推动建设以社区参与为基础的多元行动方网络和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协同增效工作机制,为开展试点项目配备好人力资源并形成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
去年两会期间,巴莫曲布嫫提交了4项建议,其中3项直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特别是“关于加快落实‘研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建议”已被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二类计划。近期,国家非遗主管部门成立了修法专班,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也开展了第一次执法检查。这表明人大代表的建议得到了高度重视,让巴莫曲布嫫感到极大的鼓舞。今年的实地调研,让她更加确定这条路需要继续走下去。就在距全国两会开幕不到一周,巴莫曲布嫫还在为完善今年的建议四处奔走。围绕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济济一堂,热烈讨论持续了近五个小时。
巴莫曲布嫫与多个学科领域专家讨论完善建议
巴莫曲布嫫今年提交的建议是关于在云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大试点项目的。“这是我去年在两会期间参加云南团分组讨论时提出的一项口头建议,希望今年能将其转化为书面建议。”为此,她前往云南昆明和昭通开展前期工作,与民俗学者、民间文学工作者,尤其是非遗保护工作者和传承人进行了多次面对面交流和讨论。
巴莫曲布嫫说:“要深入基层开展田野研究,接触基层民众和文化现实,通过参与观察得出分析性结果;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一起研究,每个人带来自己的工作经验、视野和创意。两种方式都是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应经历的步骤。政策研究与学科本身的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是我担任人大代表一年来的深刻体会。”
2.保护经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品牌栏目“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系列访谈,邀请文化领域代表和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议案提案等进行分享和畅谈,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与力量。
巴莫曲布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杰出研究员,于2024年受邀参与了“光小明的两会文化茶座”的系列访谈,她围绕“在云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大试点项目”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探索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巴莫曲布嫫
在去年3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通过人民网致信网友,将致力于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入新时代新征程的云南发展大计,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勾勒出联动云南实践的广阔图景。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在云南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建议“在云南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重大试点项目”。
巴莫曲布嫫在云南进行实地调研
为了将这个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巴莫代表及工作团队去年专门开展了前期调研,调研的基本路径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基线行动领域,粮食安全、医疗保健、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气候变化)、和平与社会凝聚力。
巴莫代表谈到,云南省的文化多样性为非遗系统性保护与上述基线行动领域的对接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包容性经济发展这一行动领域为例,巴莫代表及其工作团队希望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为当地民众探索可持续的利用非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将传统手工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创造就业结合起来。例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传统刺绣工艺彝绣,就为当地民众,尤其是妇女和弱势群体提供了经济来源。
巴莫代表强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云南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多处世界遗产地,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去年刚刚申遗成功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等,这些都为我们同步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二者的协同增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在云南省实施这一试点项目,巴莫代表及其工作团队希望能够推动从一省到多省、从一地到多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
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非遗保护全球化
“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形成合力。而以大遗产观构建大保护格局,也体现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多重实践场景中。‘文旅+’‘+文旅’的多向化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以‘绿美云南’的故事讲好‘美丽中国’的故事,也有助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莫曲布嫫说。
今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巴莫曲布嫫表示,她所提出的建议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七大优先行动领域进行对接,即粮食安全、优质教育、性别平等、医疗保健、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包括气候变化)以及和平与社会凝聚力。这些都与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
巴莫曲布嫫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与中国深度参与的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一方面,我们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另一方面,要通过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与非遗保护关系密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心相通的最佳对话资源。”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自光明网、中国文化报、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等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文章来源:中大非遗微信公众号 【本文责编:李中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