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农历的“小年”,朝阳区近十位书法家来到东岳庙,挥毫泼墨创作了大量对联和斗方,送到排队等候已久的市民手中。现场气氛极为火爆,前来采访的法国记者也对春联这种中国的“稀罕物”着了迷,自己饶有趣味地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法国记者现场写春联
昨天上午,在东岳庙门前小广场,北京民俗博物馆一年一度的“腊月二十三免费送春联”活动开始。闻讯而来的市民在书案前排起了长队,等候领春联。市民的热情感染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他们纷纷脱掉大衣,饱蘸香墨,椽笔书春,将一副副红纸墨字的春联、斗方送到市民手中,整个活动持续到12点才结束。
有位现场采访的法国记者站在书法家旁边,看得非常专注,看到一副副漂亮的对联出炉,禁不住“手痒”。和一位书法家耳语了几句之后,他从这位书法家手中拿过笔,在书法家的指导下,竟然有模有样地写起了春联!在“秀”了几个字以后,该法国记者满意地收笔,面对身边捧场的围观者,他向自己翘了翘大拇指,说:“其实我也练过!”
专家倡议研究春节文化
在书法家们现场写春的同时,由北京民俗博物馆和中国民俗学会举办的第二届东岳论坛“中华民族新年的庆典与习俗研讨会”在广西大厦开幕。国内民俗界最具学术实力和公众影响力的30多名学者,以及国内30多家博物馆的代表汇集一堂,堪称业界盛会。
此次会议的与会代表将从传统节俗理论研究、年节民俗志,海外华人年俗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在开幕式上表示,很多人都认为春节都这么久的历史了,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其实,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春节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异,有必要进行重新梳理研究。”
针对社会上有些人“保卫春节”的呼吁,萧放认为大可不必。“我们对春节要关注、关心、保护,但还没必要去保卫。尽管当代春节形式有了很大变化,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非常重视这个节日。”
■相关新闻
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落户东岳庙
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大会也在昨日召开。会议决定,将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地址从山西迁至坐落在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以便更方便地开展工作。参会人员还将研讨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热点话题。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宋兆麟对记者表示,民俗博物馆有很多“当务之急”,必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尽快解决。“首先一个就是民俗文物的抢救和保护,如果现在再不抓紧,很多文物都将丧失毁坏。其次是博物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民俗文物的等级评定也缺乏依据。最后,虽然今年民俗事业得到了一定关注,但资金还是众多民俗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难。”
北京娱乐信报 张守刚 文/摄
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01/24/2006/08:49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