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作者:龙晓添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4-04 | 点击数:6659
 

摘  要:民间礼生作为礼仪传承中介,深度、持续影响着民间礼俗生活,长期以来其使用民间礼书指导具体的仪式实践,以文本书写为仪式实践的基础,又不断地更新民间礼书的内容,从而传承礼仪传统。湖南安化的《礼文汇》是传统的民间礼俗书写,用于指导仪式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而《儒礼仪文新编》则是当代礼生在传承礼仪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践尝试的新书写。礼生对民间礼书的使用和撰述是与日常生活中不断变迁的仪式实践互为因果、共同推进的,民间礼书在书写与实践的流动中承载着动态的礼俗生活。

关键词:民间礼书;礼生;仪式叙事;礼俗实践


  引言

  民间礼书被认为是脱胎于民间日用类书,由民间礼生所使用的带有工具书性质的仪式实践指导手册。礼生是儒家礼仪在民间的重要传承者,他们掌握一定的儒礼知识又扎根礼俗生活,通过传承礼仪知识而成为“礼”建构社会的知识中介,在民间生活中,实践“书写”的礼仪,也书写“实践”的礼仪。礼生的“书写”与“实践”蕴含着礼与俗的长期、深度互动,民族交融、文化对话的整体脉络和细节都浸润其中。礼生传承的主要仪式文本是礼书,有学者指出可将其归入民间日用类书的范畴,一般意义上的礼生礼书可归属于“村落日用类书”。因为礼书包罗各种礼仪知识,为四民礼仪生活提供借鉴;但因为仪式实践的特殊性,其中的知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民众生活,需要礼仪专家作为中介,故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礼书中记载的具有共性的内容对于探索传统民间礼俗生活固然非常重要,但其内在差异以及具体的实践过程也非常有价值。礼生的民间礼书更像从“民间日用礼书”中分离出的具体的仪式实践部分,像《酬世锦囊》中的《家礼纂要》。作为礼仪专家的礼生继承知识传统指导仪式实践,又经由长期的实践经验书写知识,由此深度、持续影响着民间生活。礼仪知识不仅是基本的仪式信息,更作为礼俗生活的重要部分,承载着礼仪制度、观念、行为规范,既是儒者制定的社会理想、社会制度,也是日常生活的现实构建。

  本文所阐述的《礼文汇》和《儒礼仪文新编》是民间礼俗实践中礼生切实在使用的礼书,虽然以文本的形式存在,但是礼书书写与仪式实践在民间生活中一直处于动态对话之中,礼书书写是仪式实践的依据和基础,仪式实践又推动着礼书的修订与更新。

  笔者在湖南丧礼的田野调查中搜集到多种类的《礼文汇》《礼文备录》,均是礼生们做礼的重要文本依据。湖南韶山M礼生收藏的《礼文汇》(刻本)共14本,现存5本,是湘乡、韶山一带礼生行礼的主要文本依据之一,虽然不完整,但根据M礼生的说法,湘乡大部分礼生的《礼文汇》均源于此。

  该本没有目录页,信息不完整。湘乡搜集到其他礼生的《礼文汇》文本也不全,无法知道其中是否有一些仪式过程的记录,也无法获得礼文的全部内容。而目前湘乡仪式实践中礼生们主要使用的礼书是《礼文备录》(光绪沩甯管窥居士编撰)。《礼文备录•序》指出,撰述目的正是因为礼俗发生了变化,而导礼者又发现生活中缺乏相应的知识支撑,于是想要通过搜集、整理丧礼知识,以撰述来引导仪式实践,其中通用仪注注释的仪式细节,通用于所有的仪式。仪节记述详细,便于实践操作。《礼文备录》偏重“礼文”,有简单的仪注,以及仪式过程中各类文书的格式与内容。

  而湖南安化流传着完整版本的《礼文汇》,礼生们在民间仪式实践中同时使用《礼文汇》《礼文备录》。结合湘乡礼生的访谈和文本对比,安化T礼生的《礼文汇》与湘M礼生的《礼文汇》属于同一版本,只是刊刻时间不同。以下以T礼生所藏完整版本的《礼文汇》为主要研究文本,并通过对礼生关于礼书书写与实践的访谈,参与观察丧礼仪式实践,尝试基于丧礼仪式文本阐释民间礼俗秩序建构的过程。2008年T礼生根据自己长期的仪式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解,撰写出版了《儒礼仪文新编》。通过梳理其内容,结合撰述者的访谈、仪式实践,将其视为当代礼书书写,与《礼文汇》进行比较。《礼文汇》《儒礼仪文新编》均是民间礼生使用的重要礼俗文献,但是,前者的撰述在笔者研究时早已完成,在湖南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民间礼俗生活中,其作为知识指导存在,而《儒礼仪文新编》是当代礼生在仪式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撰述,是基于实践的书写。

  本文尝试基于传统礼书与当代礼书的内容与形式的梳理,探讨礼书书写与仪式实践的关系。一方面,传统礼书延续着礼仪书写传统,实现着礼仪传统的知识传承,又作为指导当代仪式实践的知识文本存在,规范、引导着当代民间的仪式实践。另一方面,当代礼生也积极地结合自己的仪式实践不断完善礼仪知识体系,试图通过礼书书写梳理礼仪知识脉络,传承礼仪传统。这种礼仪知识的传承形态既与长期以来的书写承继相似,又因时代的变迁蕴含着特殊的价值,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复合的仪式形态也在影响着礼仪知识的构成。

  一 传统民间礼书的仪式叙事

  叙述学中的叙事指故事的讲述,以故事的方式认知和理解事物,作为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制造意义的活动,叙事被视为感知世界的途径,通过对事象的记录、理解、讲述和说明被引入文化研究。而仪式叙事即以仪式为途径,借由仪式的记忆、储存功能,以一套程式化的设置在时间中延展,但需保证仪式程序的有效性、权威性和社会性。民间礼书是给礼生阅读、参考的礼仪指导手册,因此其中的仪式叙事是根据仪式类别,以程式化的形态展开的。礼生在学习做文喊礼的过程中是将礼书作为“教材”类的文献来使用的,虽然其获得的口头传承的知识要远远超越礼书书写的范围,但礼书依然是礼生仪式实践的重要依据,以及礼仪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湖南安化搜集到的《礼文汇》是完整的,清同治甲戌楚沩愚谷居士编次,安化愚江法霖重订。其内容包括冠婚丧祭,但丧礼相关内容占了绝大多数,通过列举仪式中有可能使用到的各文类来展现整个仪式的形态。全书共14卷,仪式叙事以礼“文”的规范书写为线索,将仪式过程、种类、亲疏贵贱、伦理规则融在礼文书写之中。具体结构见下表。

  以丧礼卷四诸式类的记述为例,由文本可见从初终到发引、归窆的整个丧礼仪式过程。首先是讣文式,先列举了各种情形所适用的讣文样式,以及哀启式、辞帖式、请赞礼红帖式、自请式、报丧讣白单帖式、讣帛白单帖式、复讣帛白帖式、亲朋助赙白单帖式、谢赙帛单帖式、三牲祭礼帖、章帛祭馔礼帖式。接着罗列出孝帖称呼,不同的亡者对应不同的称呼和落款。然后有魄帛、木主、功布、翣、幡等各种丧葬用品的形制说明和图解。接下来记述的“礼程”。

  第一日启家神启司命请水(沐尸)告沐殓袭奠起水(洒净)启门神设荡秽将军设功曹设庙王土地启城隍启文公夕奠诸神告尸开路迎尸入棺设灵成服题魄帛盖棺出煞殡奠

  第二日荡秽洒净朝奠诸神禀文公请印树旛挂旛中奠诸神奠灵设荐望祭冥京招魂祭路神告门神祭引魂童夕奠诸神开方请灵荐送庙土灯三招魂夕奠灵荐

  第三日荡秽洒净朝奠诸神灵荐忏水设天京坤府客奠中奠(同上)祭东岳神祭诏官祭赦官夕奠同前祭诸天

  第四日荡奠同前设方伯书木主客奠祭兴雪愿祖道告方伯请灵朝祖犯重丧者送重丧诸奠同前

  第五日荡秽诸奠同前发引谴奠祭桥(或江)奠路祔葬告旧基归窆安灵望祭武乡侯祭三十六鬼王设焰口神主祭甶子启文公赈孤赈孤谢师

  第六日荡秽诸奠同点主启水神赈孤放河灯启师拜星主

  第七日荡秽朝中诸奠同启仓曹祭夫头车夫给票祭灵宇撤灵荐宣功据化篢谢火神钱诸神安门道息宅安司命安家神安主

  结合田野调查中的湖南丧礼仪式过程,《礼文汇》所记载的仪式过程应是湘乡丧礼实践中道士仪式和礼生仪式的整合,构成一个复合型的仪式指导,与当代湘乡龙泉观和金鸡观火居道士的日程相似。当代湘乡的礼生只参与祭奠礼,而安化礼生的丧礼实践要复杂得多,他们不仅主持祭奠礼,还参与祭朱文公、祭司命、祭后土等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并可以代替民间道士的很多功能。但其中也注明了“此行礼七日之程至日期多少,礼节添减,在随时斟酌,不可拘泥”,可见在仪式实践中是因循规制又可灵活变通的。

  接下来是仪式需要用到的各类文书,例如告沐殓文、迎尸入棺文、殡奠文、盖棺文、文公掌诀、停柩秘诀、设灵文、成服式、招魂请灵词、请荐词、再招魂文、三招魂文、请灵朝祖词、发引文、外遣奠词、绕棺后读词、归窆文、撤灵文、化篢文。

  卷四通过“文”隐含着一条仪式进程的线索,丧礼卷五到卷九的部分是进一步的补充与细化。这些知识是一个合格的礼生需要掌握的,行文的规范、称谓、落款需要细致而准确,而文的书写则要通过与孝家沟通,熟悉基本情况以后,根据环境、季节、天气,以及家族形态、亲属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后书写。而且这些文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适应生活的实际情况,于是在很多细节上都容易引发质疑和讨论,为了让礼仪书写与生活相适应,历代以来的民间知识精英都会适时地修订礼书,因此民间礼书一直处于流动之中。当代民间礼生们也会有意识地重新撰述礼书,以适应当代民间礼俗生活的需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下一条: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相关链接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吕树明]当代山东民间冥途路引的使用研究
·[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李丰楙]礼生与道士:台湾礼仪实践的两个面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