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三皇五帝神话的伦理化与大一统观的价值认同
三皇五帝神话在政治化的演化过程中,同时也经历了伦理化的演化,主要集中在三皇五帝神话中的尧舜神话的伦理化。尧舜神话的伦理化,儒家学说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正是在儒家思想的支配下,形成了包含孝、仁等伦理内容的尧舜神话。儒家建构尧舜之道,意在从价值认同层面,支撑大一统观。儒家主张以崇礼为核心的大一统观,孟子提出天下若要安定,必然要“定于一”,包括崇礼的一统。经过儒家思想涵化的尧舜神话,体现了大一统观的价值认同,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尧舜成为明君、圣人的代称,也成为天下人尊崇的楷模。
神话中的三皇五帝始终承续着一以贯之而又各有特色的王道传统,到了尧舜则突出表现出伦理道德方面的特点,尧舜成为儒家标准化伦理道德的典范人物,受到人们高度赞赏。《风俗通义·皇霸》释“尧”曰:“尧者,高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最高明也。”《说文解字》段玉裁释“舜”注:“舜,大也。”《风俗通义·皇霸》载:“舜者,推也,循也。言其推行道德,循尧绪也。”尧舜都是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物,而且舜是尧的继承者,他们之间具有一体性。神话所表现的尧舜的伦理道德,或可称为“尧舜之道”,儒家经典有明确说明,《孟子·告子下》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礼记·大学》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可见,尧舜之道的核心为“孝”与“仁”。在神话中,尧舜的德行又各有所侧重,尧的德行主要表现为“仁”,舜的德行则以“孝”为主。
舜帝神话表现的孝,可谓至孝,舜对于近乎疯狂地迫害、虐待他的父亲与后母,仍能做到毫无怨恨、坚持行孝。这种行孝非一般人所能为,所以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的父母多次加害于舜,但是舜仍然孝顺其父及后母,不敢有丝毫松懈。愚顽的父亲、嚣张的后母、狂傲的兄弟,皆欲置他于死地,但是舜仍然不失人子、兄弟孝慈之道。舜的父亲、后母对舜的迫害可谓一而再再而三,变本加厉。《楚辞·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列女传》曰:“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告二女。二女曰:‘时唯其戕汝,时唯其焚汝,鹊如汝裳衣,鸟工往。’舜既治廪,戕旋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复使浚井。舜告二女。二女曰:‘时亦唯其戕汝,时其掩汝,汝去裳衣,龙工往。’舜往浚井,格其入出,从掩,舜潜出。”神话中,舜父先是要他去修缮谷仓,待舜上了谷仓顶,竟然抽掉梯子,放火烧仓。舜逃出,舜父依旧不肯放过他,又命他去淘井,并塞住井口,欲致其死地。舜父对舜的迫害,还见于汉朝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父想要将舜灌醉后杀掉他,结果舜吃了二妃给的药始终喝不醉,舜父又没有得手。舜父的反复加害,越发显出舜守孝的坚忍。
尧舜之仁,是其治理天下的根本。《史记·五帝本纪》评价尧帝之仁曰:“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神话表现尧帝之仁主要在于他施行仁政,将帝位禅让给德能兼备的舜。《墨子·尚贤上》云:“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尧帝的禅让,历来备受争议。但是《史记》的记载还是可信的:“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职,荐之于天。”尧帝的禅让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仁政。尧帝行仁神话多见于《荀子》《韩非子》《孟子》《淮南子》《吕览》诸书,表现了舜为政勤劳、节俭、尚贤、爱民等“仁”的品格。
尧舜之道,为天下大道。孔子自称“祖述尧舜”,意即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以尧舜为宗。孟子也说:“言必称尧、舜。”意其学说贯穿尧舜之道。唐代杜甫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尧舜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宋代朱熹《辛丑延和奏札一》以尧舜为政治开明的代名词:“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尧天舜日”遂成为对明君盛世的称颂之词。总之,尧舜神话经儒家及其他各家的推崇阐释,成为世代人们表达政治理想的最重要的言说方式。尧舜之道,不仅成为君王之道,也成为普通百姓之道,即孟子所谓“人皆可为尧舜”。尧舜神话的尧舜之道,是两千多年传统社会世代相传不变的价值观念,为大一统观提供了价值认同。尧舜在某些场合,也成为炎黄的代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