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施爱东:《故事机变》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5-12 | 点击数:5109
 
书名:《故事机变》
作者:施爱东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3月
  定价:106元
  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ISBN:9787520397636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等。

  内容提要:

  故事机变包含三个方面:一、故事作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散文叙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异;二、故事变异不是任意变异,而是表现为核心要素相对稳定的“有限变异”和细节更替的逐步“位移”;三、变异是有规律的,故事变异受到口头传统、时空环境、记忆偏差,甚至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具有情感性、模式化、适应性等特征。

  本书借用“机变”(随“机”应变)概念来概括故事传播和重构的方向性(非任意性)变异特征。从经典回顾、历时梳理、理论反思等多方面入手,讨论故事随“机”变化的规律;并且通过田野考察、传播实验、记忆实验等实证研究,具体讨论故事随机应变的“机”与“变”。

       目   录

第一章  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导读
  一  正统文人笔下的“故事”与“小说”
  二  明清白话小说中的“故事”
  三  晚清报刊的汉译“故事”
  四  “童话研究”的提倡
  五  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六  “故事研究”对“童话研究”的兼并
  小结  学术史的因果与逻辑

第二章   “历史演进”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

  导读
  一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确立与传播
  二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三  历史演进法的局限
  小结  顾颉刚故事学范式的科学贡献

第三章  “层累造史”的加法与减法——以西王母的形象变迁为例

  导读
  一  西王母的政治地位
  二  西王母的仪仗规格
  三  西王母的居所
  四  西王母的仪容
  五  西王母的座驾
  六  西王母的歌声
  七  西王母的社会关系
  小结  “层累造史”与“弃胜加冠”必然相伴而行

第四章  “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导读
  一  “孟姜女故事学术讨论”对四大传说概念的推广
  二  线索一:罗永麟与苏浙沪白蛇传研究小组
  三  线索二:贾芝与《民间文学》
  四  相提并论的重要传说与“四大”成立的印象基础
  五  线索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
  六  四大传说概念的发明
  七  解开罗永麟的文学史之“谜”
  八  从“四大故事”到“四大传说”的转化
  小结  烟花商模型:知识生成模式的一种

第五章  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批评

  导读
  一  牛郎织女研究简史
  二  牛郎织女的渊源与流变研究
  三  牛郎织女的主题分析
  四  牛郎织女的类型与比较研究
  五  地方学者的知识考古
  小结  在既有条件基础上做能做的学问

第六章  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导读
  一  哪吒城之说始于元代
  二  毁弃城门,唤醒哪吒
  三  刘伯温修下北京城
  四  金受申传颂八臂哪吒城
  小结  曲艺说唱向民间传说的转化

第七章  崇高与灵验:神圣叙事的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

  导读
  一  夫人信仰简介
  二  洗夫人信仰的书写故事
  三  洗夫人信仰的口头故事
  四  历史的悬置与神性的展开
  五  口头故事的经验化倾向
  小结  书写传统与口头传统的价值差异
  附录一  书写传统中代表性的冼夫人故事
  附录二  口头传统中的冼夫人故事

第八章  叛逆与顺从:家族史的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

  导读
  一  皇帝剿田心的传说
  二  用“剥笋法”剥出“元传说”
  三  缺失的族源
  四  联宗合谱中的“祖脉接龙”
  小结  历史记忆的“自选叙事”与“规范叙事”

第九章  传播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说明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实验规则
  四  共同知识是故事传承中最稳定的因素
  五  共同知识有助于相关情节的结构稳定
  六  静态的公共人物有可能转化为动态的功能性角色
  七  人物设置逐渐趋于对立模式
  八  不合理的细节会不断趋于合理化
  九  故事传播中的蝴蝶效应
  十  故事碎片重组中的性别差异
  十一  口头文学的语言风格不具有“集体性”或“传承性”
  小结  实验方法是最基础、最简捷的实证研究法

第十章  记忆实验中的故事变异模式

  导读
  一  实验程序与规则
  二  实验文本(源故事)
  三  提取:来自源故事系统内部的补充功能项
  四  引进:来自源故事系统外的母题补充
  五  越是故事能手,故事的变异系数越大
  余论  对第九章推论的佐证

第十一章  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特征——江西省石城县“罗隐秀才传说”调查

  导读
  一  赣南客家地区的“罗隐秀才传说”
  二  三舅妈口中的“罗源子”
  三  燕珠坑的“罗元”功名石
  四  小屋里的出酒井
  五  金钱坑的“罗英秀才”
  六  罗山脚下钟鼓石
  七  罗英秀才教造纸
  小结  传说的稳定性与变异性问题

第十二章  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导读
  一  长辛店地名来历的传说
  二  长辛店与泽畔店的误会
  三  长辛店大街的开辟
  四  “长新店”名称始于康熙年间
  五  以“辛”代“新”起于“百日维新”失败
  六  “历史”是话语霸权,“传说”是矮化标签
  七  话语威权促成了知识的淘汰和更替
  小结  历史因传说而完整,因传说而精彩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康丽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理论卷》
下一条: ·杨利慧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卷》
   相关链接
·[张小平]“人参精”故事研究述评·[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
·[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