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论古代神话和民间习俗中的汉字崇拜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4-23 | 点击数:10666
 

二、汉字崇拜在“仓颉造字”神话中的表现

  很多古籍都谈到了“仓颉造字”,但一般没有任何情节。有情节的早期记录首推《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云:“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从这个神话本身看,天(神)是完全支持发明文字的,所以他为预防人类贪图文字之利而废弃农耕,提前降下粟雨以警示人类;鬼(兔)则是担心自己可能会受累于文字。在这个神话中,仓颉的文字发明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对汉字的社会功能的极度夸张。

  《春秋元命苞》叙述的神话则更加奇特:“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乃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在这里,仓颉成了古帝,龙颜宽阔,还长了四只眼睛,且聪明绝顶。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神灵佑助,像伏羲、黄帝一样接受了所谓的河图、录字。在这样的前提下,仓颉才发明了文字。根据这个神话,文字是在神灵的启示下,由禀赋异常的远古圣人发明的。所谓“仰观”“俯察”,就是仓颉发明文字的具体过程,这和伏羲发明八卦的过程“仰则观象”“俯则观法”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说,文字是参考了天文地理制造出来的,所以它能够表达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春秋元命苞》从文字的诞生到文字的功能,对汉字进行了全方位的神化

  这些神话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于仓颉及其发明的文字的虔诚崇拜。古人创造这些神话,就是为了使文字获得合法性和神圣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下一条: ·[贾志杰]神话在有声读物中的知识性与艺术性呈现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