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乔英斐]中国龙王信仰的发生与定型
  作者:乔英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2-03-11 | 点击数:7330
 

摘要:中国龙王信仰的基础是先秦时代的龙崇拜,之后在佛教影响、民间创造及统治者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并在宋代最终定型。这一过程涉及三个重要节点:第一个节点是龙神信仰的形成,涉及龙从兽形到人形、祈雨形式从巫术到祭祀的变化,佛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节点是“龙王”名称的采用及其信仰的普及,宋代统治者出于集权目的的封赐促成了这一变化;第三个节点是海龙王信仰的形成,涉及四海龙王对传统四海神的取代,这一时期龙王地位的上升、佛教影响的扩大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关键词:龙;龙王;海神;民间信仰


引言

  龙王是民间信仰中的一个重要神祇,其职能主要与水有关,掌控降雨(包括与降雨有关的各种气象,如风、雷等)和管理各种水域(江、河、湖、海、井等)。龙王信仰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已经发生的龙崇拜。龙崇拜诞生后主要走向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龙的形象被皇权采用,并逐渐发展成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另一方面龙在民间被赋予人格化特征成为龙王,主管江河湖海、风雨雷电等。

  20世纪初,学界已开始对龙崇拜进行研究,阎云翔指出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主题:龙的本源、龙的形象和龙的民俗,第一种研究成果最多,争论也最多。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对龙王信仰与龙崇拜有了更清晰的区分,由此出现一系列关于龙王信仰起源与流变的研究,接续了此前关于“龙的本源”问题的讨论。季羡林较早提出龙王纯粹是印度输入之物,为龙王信仰史的研究奠定了基调,此后的研究大都围绕着中国龙和印度龙王的关系进行讨论。多数学者认同佛教之于中国龙王信仰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考虑中国本土文化对佛教文化因素的吸收和改造作用。基于这种观点,学者们对龙王信仰史上的一些重要节点进行了文献考证,如龙王名称的传入、龙王形象的转变、龙王功能的来源、以龙祈雨仪式的变化、龙王庙的出现等。还有一类研究将龙王信仰放在海神信仰史中加以勾勒,关注了四海神与四海龙王的接替关系。以上研究虽然覆盖了龙王信仰史的各个阶段,但一方面因学者所见材料不同,考证结果有差异,尚需进一步讨论;另一方面研究多囿于特定视角,缺乏对龙王信仰发生、发展、定型的完整历史线索梳理。相对来说,王荣国是从宏观角度较完整呈现中国龙王信仰史的一位学者,他考虑到的影响因素也更加周全,如对佛教、道教、统治者册封等因素都有提及,对本文多有启迪,惜失之简略,缺乏清晰的阶段划分,在细节上也有模糊不准确的地方,如“那伽”引入祈雨功能、四海龙王衰落于元代的观点均似有误。

  总而言之,目前学界讨论最集中的问题即龙王信仰的起源,其他研究多关注龙王信仰史的某一重要时段、影响其发展的某一重要因素或其某个构成部分的历史,关于龙王信仰的整体历史线索仍模糊不清。本文旨在重新梳理龙王信仰发展史,完整呈现龙王信仰从诞生到定型期间发生的几次重大变化及不同阶段的信仰状况,其中包括龙神信仰的形成、“龙王”称号的采用和龙王信仰的普及、海龙王与四海神的合体三大阶段,并试图厘清若干因线索不清而易混淆的概念,如龙、龙神、龙王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马滟宁]弥漫的神性:传统年画中的民间信仰
下一条: ·[程浩芯]信仰传说的文本定型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历年活动汇总(2004-2023)·[龙晓添]民间礼书:仪式叙事与礼俗实践
·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7期活动预告(2023年1月15日上午8:30)·[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
·[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徐金龙 李威威]文化强国背景下九曲黄河阵灯俗的传承发展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6期活动预告(2022年3月20日上午8:30)
·第35期敬文沙龙“钟敬文先生的故事”成功举办·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5期活动预告(2022年1月10日上午9:00)
·[周巍]中国当代“锁龙井”传说探析·[郑芩]兴化土神杨公太师的身份层累及接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