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王加华 李燕]眼光向下: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一个视角
  作者:王加华 李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1-08 | 点击数:8219
 

四、结语

  以上我们对何谓运河文化、运河文化的内涵与实质,以及“眼光向下”视角对大运河文化研究及其保护与传承的价值意义、具体操作路径等做了简要探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运河文化即因运河而生、而变、而连带影响的文化,而非运河区域的文化。只是今天随着运河通航与经济功能的逐渐丧失,大运河越来越由一条实体的河转变为文化的河,于是大运河文化也就越来越等同于运河区域的文化。不论古今,运河及运河文化都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保护与传承好大运河文化是一个极具时代感的课题。只是如今相关工作,更多是从宏观、上层等角度展开的,缺乏对民间、民众与生活层面的关注。事实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运河不单单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功能与表现,亦深深融入运河沿线及其所辐射区域民众生活之中,成为民众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以及保护与传承,应有一种整体性的思路,既关注宏观的、上层的文化内容,亦关注民间的、民众的生活文化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在已有的视角基础上,再秉持一种“眼光向下”的视角,“深入”民间,多了解一点民众的生活,多听听民众的声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作为文化影响力的最重要构成要素,深刻影响着社会与人的行为,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历经两千多年积淀而成的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包容”“交流”“融合”等多方面的价值内涵,契合了当下国家发展大势与世界发展潮流,能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国际关系建构等提供有益精神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提醒我们,在当前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显性的、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源,即“外价值”层面的内容,还应该加强对“内价值”、即精神层面内容的挖掘、保护与运用。

  (本文刊载于《民俗研究》2021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马知遥 王明月]当代中国传统工艺研究的视域拓展
下一条: ·[周争艳]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
   相关链接
·[王德胜]大运河德州流域的人性嬗变及传统祭拜习俗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