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8-18 | 点击数:10905
 

三、互通与融合:神话研究的多元化趋向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民间文学研究发生了文化学转向,它被逐步纳入到民俗学之民间文学研究中。神话研究作为80年代民间文学领域的生长点,其深厚的学术积淀、独特的研究对象、特定的学理依据、博采众长的研究方法,对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1984年7月17~22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举行了首次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神话学中的地位问题、关于神话的界说问题、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特点问题”。本次会议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史上具有总结性和开拓性的重要意义。1984年11月,王松为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神话专书《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所写的“序言”中提出,此书“恢复了中国神话的本来面貌”,“给予少数民族神话应有的地位”,有利于建立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兴文学。对于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不仅是神话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是1949~1966年神话研究之主旨“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文化遗产共构”之延续。

  20世纪80年代中期,神话理论开始被广泛介绍到中国,一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神话相关理论著作及译本被再版重印。如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神话辞典》,列出一千三百多个条目,其中神话人物一千一百条,神话概念和典故二百多条。这些条目释文展现出奇幻的传说、优美的故事、浪漫的情节、丰富的想象,从中可以了解到神话同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如历史、民俗、天文、语言、文艺等的关系。1986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重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责任编辑傅信在《人民日报》发表《马氏和<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文,论及重印的契机,他认为,“除了适逢当前‘文化热’的吉日良辰这些并不稳定的因素之外,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由于它学术上的真价值”。他谈到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理论及“参与观察法”的田野作业方法,并强调其“值得我国的民族学与民间文学理论工作者认真对待”。1989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神话三家论》(影印本),包括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上、下册,世界书局1929年版),谢六逸《神话学ABC》(世界书局1928年版),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1992年8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艾兰博士《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字宙观研究》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利用中国神话资料来重新认识神话,运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去理解那些或许隐藏着的意义”。作者认为,在研究神话的同时,也需要研究艺术、宇宙观和祭祀占卜等,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底层结构上的产物,只有在这整个体系的语境中才能理解它们的含义。”此外,还有《美术、神话与祭祀——通往古代中国政治权威的途径》《语言与神话》《神话的诗学》《神话学》《神话一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神话学》《神话学入门》《比较神话学》《神话与文学》等相关译著陆续出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对于如何才能在中国神话研究领域恰当应用这些“他山之石”,尚是一个难题。伴随着理论自觉性的提高,在大量汲取西方神话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神话研究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期,民研会的恢复,民俗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建,都为神话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4年5月,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启动,在全国范围内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进一步推动了神话研究的发展。以80年代的“文化热”为契机,大量西方神话理论介入,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功能理论、神话一原型批评等交融并置,研究者从不同维度、不同视阈出发,共同推动着神话研究逐步脱离传统书面文学窠臼,形成符合自身的研究范式与理论体系。如《神话与节日:神话、传说与习俗的点线面》《神话·传说·民俗》《神话与民俗》等著作,通过对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强调动态地研究神话;《满族古神话》《白族本主神话》《苗族神话研究》《峨眉神话》《萨满教与神话》《重建楚文学的神话系统》等著作,通过对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强调,以共同的理解与情感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不仅增强了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建构力量,亦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下一条: ·[刘锡诚]我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相关链接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
·[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第三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成功举办
·[王宪昭]神话的虚构并非历史的虚无·[梁青]战后日本建国神话研究的理路
·[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刘雪瑽]再论程憬的中国神话研究
·第二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在首尔举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刘宗迪]丁山的神话研究·[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
·[张洪友]神话旅行与救世情怀·[苏永前]多重证据视野下的孙作云图腾神话研究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神话研究中的运用
·[吴晓东]“朝向当下”的神话研究·[苏永前]孙作云抗战时期神话研究的心路探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