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
  作者:[孙正国 雷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1 | 点击数:6505
 

二、多层次性:故事讲述者的角色定位

  齐普斯将故事讲述实践落实到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故事讲述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目的出发,故事讲述主体的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一般的故事讲述活动中,故事讲述者相对固定,但对于培养儿童故事讲述能力为主的实践活动,讲述主体则具有多层次的角色定位:一是示范层次的故事讲述者,即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和有经验的讲述者;一是学习层次的故事讲述者,即处于实践操作环节的儿童,他们关注示范讲述,既是学习故事讲述的实践群体,也是实践故事讲述方法的传承群体。

  (一)指导性角色:示范层次的故事讲述者

  齐普斯强调童话理论的知识传授,在此基础上建构了面向儿童的故事讲述实践框架:一是选择文本。儿童从一个故事类型中选择1-2个经典文本,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讲述出来;二是讲述新版本。提供1-2个具有颠覆性的新版本,与原定的文本相比较,激发儿童发现异同;三是表演文本。引导儿童即兴表演童话,创作自己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从看似无序的童话表演和游戏中再找出儿童自己的主题和需要表达的内容。这个讲述实践框架本身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做出调整。在这一框架中主要由指导性角色的讲述者来选择经典童话文本。指导性角色是齐普斯故事讲述理论的关键概念,主要指掌握童话讲述能力的人。具体讲述实践中,齐普斯和其他优秀的故事讲述者都胜任担当指导性角色。他们对故事讲述行为具有相对成熟的童话认知和丰富的讲述经验,能够全面把握创造性讲述的实践环节。齐普斯主张,指导性角色的实践基础是熟悉经典童话,反复讲述经典童话,同时对经典童话的不同改写版本也能作有效讲述和精彩表演。在此过程中,指导性角色面对作为教育对象的儿童,就可以启迪儿童去发现童话的解构和重塑力量,激活他们的想象力,最终引导儿童进行创造性的故事讲述。具体而论,齐普斯所探讨的指导性角色包括如下内涵:

  首先,兼及故事讲述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示范层次的故事讲述者在实践中有一个多元化的接受对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被纳入童话的讲述实践活动,指导性角色以示范方式来组织儿童,本质上是以故事讲述来有机地组织接受者,协调儿童在讲述和表演环节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产生一种集体凝聚力和合作意识,童话的功能促使儿童其他方面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

  其次,承担儿童想象力的激发者的角色。通过将传统经典故事中的母题、情节、人物进行解构和重塑,童话的张力得以呈现,看似平常的经典童话具有了非凡的意义。指导性角色让儿童发现故事具有创造性解读的可能性,充分激发起儿童的想象力,于是,外在的指导内化为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实践,同时促进了儿童读写能力的提高。在故事讲述的创造性实践中,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的儿童有着特别强的感受力,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增强,认知世界的批判能力和想象力较大提高,为儿童读写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作为表演者和倾听者。在故事讲述之前,指导性角色是了解社会的倾听者,倾听来自社会的各种声音,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而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讲述技巧融入故事并将故事表演出来呈现给观众,所以此时他们又是表演者。另外校外的故事讲述者参与到故事讲述教学课堂中,相对于学校内部的老师和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他者,他的这一身份会促使儿童学会洞察他者,同时反思自己。

  (二)参与性角色:学习层次的故事讲述者

  与指导性角色相对应,儿童作为受施者和传承目标群体,他们承担着参与性角色,是学习层次的故事讲述者。齐普斯认为,在故事讲述的创造性实践中,大致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指导性角色的故事讲述者进行的讲述和指导;第二阶段是在示范引导下儿童自主进行故事讲述的实践。在第二阶段的参与性角色中,儿童兼具双重身份:既是故事讲述的被指导者,也是故事讲述者,因为基于对传统故事讲述者的界定,虽然儿童尚不能满足故事讲述者的条件;但从故事讲述的主体出发,儿童确实已然成为自主的故事讲述者,开展了积极的故事讲述实践,所以也将这一阶段的儿童学习者视为故事讲述者。

  齐普斯强调这一阶段对儿童习得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儿童在故事讲述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探讨了学习层次的儿童故事讲述者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方面,儿童受到指导者的培训和引导,对经典童话的熟悉程度加深,对其母题、结构和人物等有了更细致的了解;随着指导者对经典童话各种改写版本的引入,他们对经典童话的体制化以及固化的认识受到冲击,原有的经典童话被解构,并得以重塑,由此,这些改写的童话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和讲述欲望。

  另一方面,儿童在参与了一系列的各种形式的童话讲述指导后,获得了故事讲述的技巧和对童话有较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故事讲述中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权力。齐普斯还特别设计了童话转化实践的舞台戏剧表演,让儿童成为组织者,也是角色的承担者,他们通过口头讲述、戏剧展演、电影电视等媒介方式探索童话创新讲述的可能性。儿童经过培养具有了故事讲述能力,而创造性讲述实践通过进一步引导,将儿童所处时代的文学标准、道德原则、社会准则以及文学样式融入自己的故事讲述中,这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实践过程,是一种自我发现的成长过程。经过故事讲述实践能力的培养,儿童不仅学会与童话相处,而且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三)创造性:故事讲述者的核心价值

  齐普斯童话讲述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创造性的强调与阐释。他认为,创造性是故事讲述者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的根源在于民间故事和童话变异的文化特性。故事讲述者通过传统的习得而掌握了童话变异的权力:“权力给与知识,由此明白该知道什么以及什么是合法的。”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对讲述内容与技巧具有深刻的认识,他们不是对传统故事的机械继承,而是以故事的创造性讲述来获得表达自己的权力,同时也赋予经典童话不同的意义。齐普斯认为,创造性讲述实践的讲述者应该揭示故事背后的真相,真正解读童话的内涵从而给人们传递生活智慧。作为指导角色的故事讲述者赋予了儿童选择的权力,同时儿童作为故事讲述者以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齐普斯倡导基于社会历史视角的童话解读与意义重构,反对脱离社会实际的盲目改写。因此,他反对贝特尔海姆对童话的封闭式解读。齐普斯认为,童话的讲述者不是心理治疗师,不应该鼓吹故事具有疗愈儿童和社区的魔力。尽管童话确实有慰藉心灵的功能,但也是基于社会、故事文本、读者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故事讲述者不能片面夸大自己的作用,不应对童话进行随意解读和自由颠覆。真正的故事讲述者是让听众分享他的智慧,知道如何倾听周围的声音,为了社区的利益,展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优秀童话。讲述者敢于揭示大众传媒以及公共领域的谎言和现象,敢于通过创造性讲述用象征性叙事去揭示矛盾,这样的故事讲述者才会启迪人们的生活智慧,同时也可以成为真正的讲述者,否则就是对儿童操控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成长潜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萧放 贾琛]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
下一条: ·[康丽]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
   相关链接
·[杨丽嘉]颠覆:杰克·齐普斯童话理论的批判之维·[杰克·齐普斯]沃尔特·迪士尼的文明化使命:从革新到复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