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萧放 贾琛]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
  作者:萧放 贾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01 | 点击数:17882
 
  (四)学科的融合性与开放性
  民俗学学科的建设需要把握与不同学科,尤其是相邻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从一定程度而言,民俗学学科的建设史是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萌芽时期的民俗学学科建设是由多重学科背景的学者完成的,周作人、刘半农、胡适等文学家,钱玄同、沈兼士、魏建功等语言学家,林惠祥等人类学家,顾颉刚、杨宽、吕思勉等历史学家,卫聚贤等考古学家,杨成志、杨堃等民族学家,常任侠等美术史学家,哲学背景的江绍原、容肇祖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民俗学学科的教研队伍仍然由多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文学、哲学、历史学、气象学等学科背景的学者结合专业知识,为民俗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做出诸多贡献,陈勤建、郑土有等学者的“文艺民俗学”倡导,吕微、户晓辉提出的实践民俗学,赵世瑜、萧放、张勃、王加华进行的历史民俗学研究,叶涛、色音、陈进国的宗教民俗学研究、曲彦斌、黄涛等研究的语言民俗学,施爱东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田野研究,刘宗迪将《山海经》作为“天书”和“地理志”进行的论证等都是有代表性的成果。
  刘铁梁曾经对民俗学的多学科交叉属性做了阐述,认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科际整合的趋势一直存在。这是因为,生活本来是浑然一体的,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学术不断地重新被拽回到生活中来。即从生活整体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这种论述是很有说服力的。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是民众的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本身可囊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各异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形成了各自的认知方式与知识体系,倡导学科的融合性和开放性,可以促进学术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对民众生活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充分调动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意识,通过申请、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方式,把各个学科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攻关,完成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或者建立一个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学科同盟,通过学术同盟、学科协作体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问题,是一个好的契机。
  回顾与反思中国民俗学70年历程,几代中国民俗学人为构建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为稳固民俗学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特殊地位,为发挥民俗学基础生活文化研究的特色,为国家社会文化建设、非遗传承与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提供学术支持,前后相继,殚精竭虑,取得了丰硕成果,值得骄傲与欣慰。同时也应看到,民俗学学科虽然有百年历史,但与历史深厚、阵容强大的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等优势学科相比,还有相当距离,中国民俗学的本土性与国际性、历史性与实践性的探讨还在进行之中,我们还负有学科转型更新的历史使命,有赖于学科内外同仁的共同协力。民俗学是关注人民生活文化的日用之学,也是助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公共政策之学,它拥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与贴近地气的勃勃生机!
  (原文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注释请参考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敏】

上一条: ·[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下一条: ·[孙正国 雷娜]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
   相关链接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