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1-28 | 点击数:6942
 

   

  一、“元旦”含义的变迁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因此,把春节放到过年是不对的。

  从古到今在中国习俗里,年与节不同,只有过大年才能称为“年”,其他时间庆祝都只能称为“节”。以前的“春节”专指立春,“元旦”则指农历大年初一。过年,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年期。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当了大总统,特别“批示”把“元旦”给了公历1月1日,咱们过大年才不得不改称“春节”。

  二、春节之意在于“立春”

  几千年来,立春叫春节。那是真正的春节。按照农业作息时间,这一天打春,农民们开始唱农谚歌、鞭春牛了。鞭春牛,就是拿鞭子象征性地抽一抽老牛,意在提醒它,该抖擞抖擞精神准备下田耕种了。这个春节是过去打春,鞭春牛的传统。今天硬把过大年叫了春节,显然是不对的。过去我们到农村采风时,如果把过年叫过春节,人家都不愿意搭理我们。

  年与春节的合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改用公历,并将这一天定为民国元年元旦;到了1914年1月,北京政府内务部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至此,原指阴历岁首的“元旦”和“新年”,被用来指公历1月1日,而阴历岁首改称“春节”——所谓过春节,其实也只有100多年历史。

  在推行新历、废除旧历上,南京国民政府一度很激进。19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实行阳历新年的办法》规定,阴历新年之拜年庆祝等,均改在新年举行。1930年,国民政府重申:“移置废历新年休假日期及各种礼仪点缀娱乐等于国历新年:(一)凡各地人民应将废历新年放假日数及废历新年前后所沿用之各种礼仪娱乐点缀,如贺年、团拜、祀祖、春宴、观灯、扎彩、贴春联等一律移置国历新年前后举行。”

  然而,禁令归禁令,老百姓还是按老规矩过自己的年。大都市的民众在“国历”一月一日虽然要虚以应对,在大门外贴一幅标语般的春联,而大门以内却若无其事,照常生活。一到农历的腊月,小康之家从二十三日送灶起便忙碌起来,一直到正月十五夜元宵以后,才在筋疲力尽的情形下,结束过年的生活。《世纪评论》第一卷第六期《过年》一文中这样写道:“1934年年初,国民政府停止强制废除阴历,不得不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三、年非节日而是“节期”

  由于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从来都叫作“过年”,而不叫作“过节”,所以今天把它叫作“节日”,并不贴切就其文化内涵而论,“年”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加深厚,外延也更加广远,就其程序而论,它也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间。“年”的体量绝非一个“节日”所能承载。几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一个节期里,举国上下,君臣官吏和亿万百姓,都充分调动起最热烈的情绪和最美好的情感,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祭奠和庆典严密地组合起来,表现一年一度“辞旧岁、迎新年”的年俗主题,表达一个“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良好祝愿。

  我不是反对把年叫春节,但人们应该知道春节的来历。在我看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几千年来沿袭古代农历传统,到今天创造了如此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难以动摇的深厚根基。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进行到敲钟时,主持人都说“给全国人民拜年”,祝福大家“过年好”,而不说“拜春节”。

  我们过公历新年,大家也互相祝贺,但是人人都感觉到不很贴切。阳历新年的晚上,定居德国的女儿,让我隔着电话听勃兰登堡的声声焰火,那是他们的跨年夜。而我们,总要等到春节才会大规模互相拜年。从腊月一直到正月。过去一到腊月初八(即“腊八”),农村就开始锣鼓喧天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农闲时期,粮食都已入仓,开始筹备过年。到了腊八喝过腊八粥,完全进入准备阶段,练舞龙舞狮、旱船秧歌,筹备祭祀,一直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辛苦一年的灶王爷就上天“汇报工作”去了。而凡间的众生,继续为“过年”忙个不停,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四、辞旧年,迎岁首

  如果说立春是农历第一个节气,那么元宵节则是农历年里第一个节日。元宵节是结束前一个大年、开始新一年的象征。有了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才能有中元节、下元节。为了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要大大热闹一番的,所以有“闹元宵”之说。

  俗话说:“大寒之后过大年。”每次新年到来,我都有一些焦虑:农历新年,不应该等同于一顿饺子、一台春晚,当然,中国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年文化,但实际上能够完整地保存原有过年习俗的地方越来越少。过年是中国汉族和大约36个兄弟民族共同的最隆重的节庆。它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几千年来,以欢庆丰收、辞旧迎新、拜祭祖先、恭喜发财为主题的中国年节,一直都是以隆重、喜庆、狂欢展现它的民俗特色的。它红火热闹的表现形式,至少应该是视觉艺术的华美鲜艳、五彩缤纷和听觉艺术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所有的美好期许与愿望。

                                                                 文章来源:《共产党员(河北)》2018年第3期 

【本文责编:梁春婵】

上一条: ·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下一条: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