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作者:孙伟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1-12 | 点击数:8025
 

三、我国神话图像研究的发展路径思考

  综观所有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图像学、考古学、神话学、艺术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神话图像进行解读,研究的问题集中于图像证史、神话溯源、图文关系、图像阐释、图像特征及图像应用等,所研究神话图像的内容及主题主要为伏羲女娲、西王母、日月、大禹、《山海经》、希腊神话等。

  自20世纪至今,我国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逐年增多,研究方法及视角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借用西方图像学进行研究占多数,从艺术考古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也相对较多,但神话学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在探讨神话学研究神话图像的发展路径之前,可根据本文的梳理知晓当下国内关于神话图像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下列之。

  第一,历史断层。从时间层面看,神话图像研究涉及到史前、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当代的神话图像,且有逐渐从地下(墓葬)研究转为地上(当代生活中的图像)研究的趋势,但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到当代这一跨度几乎包含半部中国历史的长时间段中,神话图像并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也未见梳理整理者,该部分是神话图像研究的一大空白,有待学者填补。

  第二,研究不平衡。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古今不平衡,目前的研究一半以上是对历史图像的研究,尤其是对考古出土的文物图像,而对现代图像的应用研究虽然逐年增多,但数量仍旧较少,且研究流于表面,并未深入。此外还有中西不平衡,对于国内的神话图像研究明显多于国外,国内外神话图像的对比研究则更少。

  第三,对图像学研究的滥用。国内部分研究以为只要是针对图像的研究,就属于图像学研究,在没有深入了解图像学的前提下便自称是图像学研究,其实并未以图像为核心,围绕其进行深入研究,仅仅是和文献作对比,借用几张图片,往往到最后只是对图像情况的简单介绍和对文献中关于图像内容所示神话的梳理,图像与文献两层并未交融,却互证了图文关系,这是不合逻辑的。

  第四,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缺乏系统全面的细致考察,个案分析较多,理论探讨较少,尤其是与神话学的理论对接,神话学是在近些年才开始注意到神话图像,而如何将神话图像研究真正纳入神话学体系,是神话学学科必须要探索的问题。

  毋庸置疑,神话图像应该是神话学的一部分,图像应该与书面文本、口头传唱获得一致的研究地位,神话学者应该从观念上重视对神话图像的研究。近些年,民俗学界一直在倡导“朝向当下”,但神话是历史遗留物的观念仍旧存在,神话图像不等于考古图像,神话是自古至今传承不断的,其传承一直伴随着神话图像,当下的神话图像依旧是神话图像,只是审美表现形式及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神话学需要从整体宏观的高度去看待神话图像的研究,不仅关注古代图像,也应看到当下神话图像充斥眼球的现状,同时注重自古至今长时段的图像演变研究。同时,关注少数民族神话图像与西方神话图像,进行对比研究,也是神话学研究神话图像要关注的部分。

  此外,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研究要有跨学科的视角。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为神话图像研究提供借鉴,图像学强调图像与文化、社会、信仰的关系,侧重研究图像的主题和意义,与神话学紧密相关。潘诺夫斯基的“三阶段”理论虽然遭到当代图像学者的质疑与反对,但其对图像的分析方法是较为深入的,对神话图像的分析是可以借鉴的。国内图像学家如韩丛耀在“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场域”(生产者场域、自身构成场域、社会传播场域)理论,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们必须要在深入了解图像学的基础之上再借鉴其优势,而非随意借用甚至滥用,同时在借鉴图像学分析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阐释。另外,其他学科(如艺术学、历史学等)在研究神话图像时会借用神话学文献或口头研究的成果,神话学也可以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利用跨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神话图像。

  总而言之,神话学要将神话图像研究真正纳入其研究领域,无论研究内容抑或研究方法,都需要古今贯通,中外合璧,与书面口头相互融合,系统细致地进行研究。

  (本文刊载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下一条: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梁韵彦]南渡坡仙:广州祠堂壁画中的苏轼图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