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张静]《北美民俗研究》与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
  作者:张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9-16 | 点击数:7656
 

一、多源头的理论和方法

  北美民俗学在发展初期,以搜集出版工作为主,学会成员既有来自文学、人类学等领域受过专门训练的学者,也有众多爱好民俗的业余民俗学家,钮厄尔希望通过统一的民俗学会和期刊将这些不同领域的学者整合到民俗学中,也使得北美民俗学的理论渊源颇为复杂。在创刊号公布的学会章程中明确提出学会要创办自己的学术刊物,学会的主要宗旨是研究北美的民俗,特别是资料的搜集、发表和出版,创刊宣言中进一步阐明了这一宗旨:

  1.搜集北美迅速消失的民俗,包括:

  (a)古老的英国民俗的遗留(叙事歌谣、故事、迷信、方言等)。

  (b)南部各州的黑人民俗。

  (c)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民俗(神话、故事等)。

  (d)法属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的民俗。

  2.一般的学科研究,和上述领域的成果。

  北美民俗学会和《北美民俗研究》的工作均围绕这一范围展开,显示了初期工作以搜集和出版为主,研究为次。创刊号中大量的文章介绍不同地区或族群的故事、歌谣、神话、迷信等,也有少量的理论性文章。章程明确了搜集的对象和范围,明显表现出以族群文化为基础的特点,这基于北美的社会历史,也奠定了北美民俗学族群研究的基调。英国移民(包括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的移民)、黑人、印第安人是当时美国的主要族群,其文化之间本无相关性,但随着美国的独立和发展,国家认同和文化整合提上了日程,民俗学也参与到了“美国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将南部各州的黑人民俗、法属加拿大和墨西哥民俗纳入搜集范围,表明北美民俗学界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即相对独立的美国文化和北美文化,是独立于欧洲文化之外的。

  从一开始,北美民俗学就表现出了多源头的理论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英格兰民俗学。在创刊号的的学术资讯部分专文介绍“folk-lore”一词,包括:“folk-lore”一词的来源和意义,英格兰民俗学会及其刊物,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各国的民俗学刊物,最后以列举的方式说明了民俗的范围。文章明确指出,北美民俗学会是按照英格兰民俗学会的模式建立的。“folk-lore”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包括了所有口耳相传的知识,具体来说,包括:古老有趣的习俗、迷信、儿童故事、诗歌、古老的俗语和谚语、谜语、儿童游戏、方言和成语。根据“搜集北美迅速消失的民俗”这一提法,此时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观点,将民俗视为文化遗留物;关于英国移民民俗的论述明显受到早期英国民俗学古物研究的影响。

  美国民俗学影响的第二大来源是人类学关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研究。在“The Credit of Originating the Term‘Folk-Lore’”一文详细解释“lore”一词时明确指出需要加入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化的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研究是以博厄斯为首的北美人类学家的工作中心,被纳入民俗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既拓展了北美民俗研究的范畴,也引入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此外,欧洲其他国家的民俗学,主要是民间文学研究也是理论来源之一,“The Diffusion of Popular Tales”一文梳理欧洲故事学(也包括神话)史,简单论述了格林兄弟、本菲、麦克斯·谬勒(Max Müller)、安德鲁·兰(Andrew Lang)等人的研究,引入了故事的比较研究、比较神话学等理论。北美民俗学脱胎于英格兰民俗学的同时吸收融合欧洲民间文学研究和北美人类学研究,自初创时期就有意识建构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

  《北美民俗研究》自创刊就表现出多源头的学术影响,关注多元多族群的社会现实,立足北美的社会历史,走上了独立的学科建设之路。1960年,威兰德·汉德(Wayland Hand)总结北美民俗学前七十年的发展成就,认为北美民俗学会及《北美民俗研究》一直引领北美民俗学的发展,指导各地民俗学会和学者们的具体工作,搜集出版了大量资料,整合了各个领域爱好民俗搜集和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形成了民俗学家团体。汉德充分肯定了学会和刊物的组织作用,虽没有明确提出理论和方法的问题,但是多处提到民俗学与文学、人类学、语言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之间的紧密关系和学科交流,事实上指出了北美民俗学理论的多个源头。汉德同时对学科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首先是民俗学领域的问题,要重视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研究需要扩展到语言和文学领域,包括作家文学;其次是学科建设问题,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院系设置、硕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再次是研究视野需要扩大到城市,甚至现代化大都市,而不是局限于乡村,此处族群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正如汉德所言,随后北美民俗学的发展正是从这三个方向突破,从理论层面来说,开始关注当代民俗、都市民俗,民俗学的视线从乡村社会转移到现代化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集中到了多元共存大语境下的各个族群,导致了对“群体”的关注,同时表明民俗学家们开始关注进行中的民俗,而不是遗留物。这种学术转向在60-70年爆发出来,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民俗学理论体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李小玲]反本溯源: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下一条: ·[王杰文]寻找“民俗的意义”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