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小锋]雨水与“灵验”的建构
——对陕北高家峁村庙的历时性考察
  作者:陈小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8-16 | 点击数:5294
 

  魏特夫的研究表明,在工业社会之前,干旱地区农业所需水源具有不稳定性,“它不仅比其它农业因素更加多变,而且更是一个庞然大物”[注],然而水又无限重要,治水者不得不想方设法控制这种物质。控制的方式既有“务实”的生产劳动,也有“务虚”的神灵祈祷。在靠天吃饭的乡村社会,村庄最重要的祈愿便是灵验的“雨水”。

  雨水为什么能够成为灵验的表征?在人们的认识中,“雨水尚未落地之时,归龙王所有”[注],不仅如此,甚至“与水利管理体系基本上并行的是供奉龙王的祭祀体系”,龙王是雨水的“主人”,他可以“呼风唤雨”,所以这个主人被奉为神,不过,人格化的龙王也会有情绪、欲求和选择。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雨水,势必有求于雨水的主人——龙王,那么龙王降不降雨水,可视为人们敬奉龙王效果的验证,如果降水,那便是雨水主人对人们敬奉行为的回馈,即“灵验”现象,当然,龙王也会通过惩戒督促人们要怀有敬畏的心理和做出虔诚的举动。可见,人们希望龙王懂得“人情世故”,但人格化的龙王也有“喜怒哀乐”,由此决定了雨水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面前,村民总是在追寻一种可控、可感知的信仰,雨水的中心地位以及可感知性,成为通往信仰世界的“感知中介”。

  陕北乡村的治水事件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从祈雨活动到“箍洞打坝”,从蓄力驮水再到水窖改造,雨水始终是村庄生产、生活的中心事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里,决定人们信仰世界的“灵验”力量与世俗中心的“雨水”两个关键性因素不得不耦合在一起,二者基本的逻辑关系是:神给人以雨水展现自己的神灵法力,人以雨水及时与否判断敬神行为的价值。当然,雨水并非判断灵验的唯一因素,但因为雨水与人们的世俗世界有密切的关系,降雨便成为龙王最基本的职责。本质上,该语境中的神灵崇拜也是水的崇拜。

  三、雨水的灵验:从“望天乞水”到“不期而遇”

  农村改革之前,庙会、祈雨活动被禁止。80年代,祈雨活动在农村得以恢复,遇旱祈雨逐步成为常态,而近些年该村不再举办祈雨活动,多数村民已记不清楚上一次的祈雨活动是哪一年,龙王庙里一块“云行雨施”的牌匾上写着1995年6月23日,意味着可能的最近一次祈雨活动距今已20多年。

  高家峁的祈雨活动一般集中在农历五、六月份,那时青苗开始“抽上了”[注],人们(仅限男性,女性被禁止参加整个仪式过程)用柳条编成雨帽,光脚、赤膊,由四个未婚小伙抬着龙王“楼子”(类似于轿子,只是比例缩小了很多)参五方,各家都需出一名男性共同组成祈雨队伍,人越多越好。参拜的路线、节奏由龙王临时决定,出发之前需要“问神”。有人曾问抬楼子的小伙“到底参拜(速度)由你呢,还是由那(神)着”,“一阵由我们,一阵由神”[注]。

  高家峁的祈雨仪式充满了时节性、神圣感和参与感,在村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次祈雨龙王也都会显灵,庄稼的丰收得以保障,没有出现严重的饥荒现象,多次的祈雨实践使祈愿、活动和效果之间已经形成了紧密的链锁关系。巴战龙对四川的祈雨仪式研究也发现,传统社会的人们依靠人类社会的关系来认识自然,以期通过构建“神话”和“仪式”,使自然的不稳定性降低对人类社会的部分威胁。[注]高家峁祈雨过程中,神意决定的参拜路线和速度更是民意的表现,隐含了村民通过掌控的祈雨仪式实现掌控雨水的欲求。

  尽管“烂了农业社”[注]后的生活比起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农民有了自己可以耕种的土地,单干后的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好于以前。但80年代的旱灾依然时有发生,只是人们灵验的记忆也具有“过滤性”,生活的好转没有根本上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雨水依然对农业收成有关键性的影响,1987年春旱,4月28日气象部门测定10厘米土层含水率为1.8%,30厘米土层的含水率为2.7%,1~5月降水57毫米,5月份降水仅为12毫米,全县旱灾,成灾面积78.77万亩。[注]

  2017年,高家峁村扩建了村庙,完工后举办的开光仪式(落成典礼)前后几天下了两场雨,这两场雨被村民做了灵验的诠释。

  第一场雨,在落成典礼之前。庙里的所有工程已经竣工,院子的土地面也铺上了石板。但是卫生没有打扫,院子里的泥土、屋顶上的尘土,掩盖了新庙的光色。农历六月二十一晚上突然下了一场雨,院子的泥土、屋顶的尘土被雨水冲洗后,整个庙堂焕然一新,村民也都喜笑颜开。当地人认为,落成典礼即将举行,这场雨来地非常及时,称之为“洗山”雨。在正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三那天,开光仪式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村民围绕在院子四周一睹盛况,附近一些村庄的农民也纷纷赶来。

  庙会当天,有邻村人嘴里感叹道,“看人家高家峁的庄稼绿格嗒嗒”[注]。农历六月正值炎热、干旱,这时期的降雨多为阵雨,分布也不均匀,邻村没有下雨。人们将这场雨的“选择性”分布,也归结为该村神的“灵验”,更为夸张的是多数村民记忆里:“有一次祈雨活动后,站在邻村庄稼地里,看本村地里下着雨”。可见,灵验的意识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得以强化。

  第二场雨,在仪式结束后。新庙重新塑造了八尊神像,而且每一位神像都有单独的庙堂,新庙堂比之前面积大了十几倍,新的神像由画师装点得逼真、威严,整个庙宇也比以前磅礴、壮观。经过白云山(陕北地区最大的道观)道士的开光,新神像获得了“合法性”,新的庙堂正式“运营”,新的诸神开始接手保一方平安的事务。随之而来一个让全村人苦恼的问题出现,即被搁置在院子里的旧神像该如何处置?“没办法,撂去吧,没一个人去撂,谁把那个(旧神像)抬着往(山沟)下撂,都脑疼(发愁)时,结果一夜大雨给风化(溶化)了,这个是泥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张志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下一条: ·[刘惠萍]民间信仰的正典化与现代化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庄钧然]从信仰空间看瓦猫信仰的动态建构
·[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杨宇]明清洛阳地区关帝信仰碑刻的生成机制研究
·[杨建国]山西应县龙王信仰及其演变初探·[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