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郑文换]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振兴之路:以韩国河回村为例
  作者:郑文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30 | 点击数:9268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重要举措。那么,如何把握文化保持和经济开发关系的尺度,实现合理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本文以韩国获评“居住型世界文化遗产”的安东河回村为个案,通过梳理分析其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再到文化旅游实现居住-商业分区的经验和特点,提出对经济落后但具备文化旅游资源的乡村进行保护开发的建议,即:通过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庄的存续发展,但应注重对村庄文化资源主体地位的保护,强调村民拥有参与保护开发的实质性权利。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开发;韩国河回村


  现阶段我国面临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乡村振兴被视为解决该问题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已往的规划重点放在了发展农村的第一、第二产业上。现实情况是很多地区耕地面积有限、远离市场、缺乏资金技术,并不具备相关条件,但保留有传统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青山绿水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当前,社会已进入追求个性化消费的后福特时代,大众需求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过渡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体验。因此,从宏观层面看,乡村具有利用文旅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但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过度商业化以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无法持续发展的状况。2018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如何把握文化保持和经济开发关系的尺度,实现合理发展,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本文以韩国获评“居住型世界文化遗产(livingheritage)”的安东河回村为个案,梳理分析其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到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再到文化旅游实现居住-商业分区的经验和特点,以供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作借鉴。

一、河回村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2010年,韩国河回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居住型世界文化遗产”,村民仍在村庄内定居生活,其特质在于“活着的文化遗产”。该村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丰川面,面积为5.288平方公里,2019年有居民126户235人(其中丰山柳氏占85%),建筑物458栋。河回村具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朝鲜半岛上第一长河洛东江贴着村庄东南西三个方向迂回流过,故得名“河回”(见图1)。河回村因呈现“莲花浮水形”的美学形态,酷似太极图,故又有“山太极水太极”的美誉(见图2)。“根据附近出土的陶器、寺庙遗址、塔婆,以及河回别神假面等文物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村庄的居住历史可以追溯至高丽后期到朝鲜王朝初期。”

图1 韩国河回村之“河回”图

  根据历史典籍记录,从13世纪末开始,村庄聚居着许姓和安姓两个宗族,大概在14世纪初,柳氏宗族由丰山地区迁入河回村。到了17世纪,因柳氏两兄弟的功绩,柳氏宗族在河回村达到了历史最鼎盛时期。“出将入相”的柳成龙曾于壬辰倭乱之时担任朝鲜王朝领议政并总管军务,启用了李舜臣等名将抵御日本侵略;其兄柳云龙作为朝鲜儒学泰斗李滉的弟子,在河回村修建谦菴精舍,研究儒学,奖掖后进,成为一代儒学大家。“此后,河回村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一直延续着丰山柳氏独立王国般存在的生活。村庄里随处可见体现他们权威的建筑、文献、遗物。长久以来,柳氏的宗族组织对村庄的一切构造均产生着影响。”河回村古建筑布局定型于封建农耕时代,完全遵循风水学说和儒家的人伦秩序之道,充分展现了朝鲜士族(两班)的身分制度和农耕经济形态的特点。现在丰山柳氏宗家宅院、忠孝堂等重要建筑保留完好,柳氏后裔们还一直在河回村生活。

图2 “莲花浮水形”地理形态

  河回村1984年被韩国政府评定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2010年7月31日作为韩国代表性的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河回村拥有本土的掺杂巫俗信仰的“河回别神假面傩戏”(韩国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9号),作为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具有800年以上的历史,赋予了河回村以子息绵延之感,成为韩国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且“河回村叠积着韩国文化变迁的几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痕迹,即通过佛教展现出来的不同时代的文化和与性理学价值观念一致的朝鲜时代的士族文化”,“稍有些夸张地说,围绕这个村落社会,可以纵览韩国的文化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赵欢 范筱悦]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保护
下一条: ·[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
   相关链接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程瑶]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界定
·[陈佳慧 陈泽童 王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性别平等实践·[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
·潘鲁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写在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