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俗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知行堂隆重举行。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研究员出席并致辞。刘魁立、陈勤建、高丙中、马盛德、巴莫曲布嫫、张士闪、安德明、郑土有、萧放、陈泳超、张举文、陈连山、施爱东、黄涛、毛巧晖、黄龙光、段友文、王建民、那木吉拉、王宪昭、巫达、王卫华、岳永逸、漆凌云等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继富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麻国庆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国民俗学会各界同仁齐聚中央民族大学表示欢迎,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民俗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互鉴互促、共同发展充满期待。
中国民俗学会叶涛会长对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对“中国民俗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这一核心议题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回顾和检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70年历程,总结和反思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成就和方向非常有意义。
中国艺术人类学会方李莉会长在致辞中深入阐释了艺术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密切关系,高度赞扬了召开“中国民俗学70年”学术会议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大会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开幕式后,与会代表一起合影留念。
在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民俗学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历程与成就,深入总结了中国民俗学界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并再次提出“推动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倡议。
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系统阐释了中国民俗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充分讨论了民俗学研究的对象与边界。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讨论了民俗协商的理论与政治意涵,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不同的领域,阐释社会价值观、自由结社、社团合作等方面所蕴含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认同机制。
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从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深入阐发了70年来中国民俗学学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总结了民俗学理论研究的中国路径,提出“中国民俗学发展的70年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俗学发展的70年”,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典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民俗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文化与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马盛德研究员阐述了传统民间舞蹈与民俗的关系,认为传统民间舞蹈与民俗均属世代相传的民众文化,在产生初期就已融为一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70年”,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总结和回顾了我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历程、成就和未来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岳永逸教授从对农具学的研究中,探寻社会科学化的中国民俗学及其内在演进规律。
分组交流阶段,与会学者紧紧围绕“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70年来中国民俗学学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三个主题分组交流。各位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充分发表学术观点,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提问和回应,讨论热烈、交流充分。
大会闭幕式阶段由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主持,漆凌云、王卫华、徐媛等三位学者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分会场汇报了本组学者学术交流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最后,林继富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林继富教授首先对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大力支持、各位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会务组周到细致的服务表示感谢,对学术交流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表示欣慰,对中国民俗学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会期间隙,本次大会会务组还精心组织了两场观摩活动。为充分展现中国民俗传承和发展的现状,会务组积极与央视曹建标导演的纪录片拍摄团队联系,促成民俗学纪录片《书匠》于6月15日19:00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报告厅展映,并邀请到《书匠》的主创团队和主演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了陕北说书艺人的生存现状及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困境与出路,为前来参会的校外学者及我校师生呈现了一份精美的文化大餐和思想盛宴。
6月16日,会务组又积极与“锦‘绣’中华”专题展策展团队联系,利用中午餐后休息时间组织与会专家学者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参观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服饰等刺绣生活用品的展览。两场观摩活动既丰富了与会学者会议期间的生活,也为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深受与会学者好评。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央民族大学民社院”2019-06-19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