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26 | 点击数:10331
 

摘要:通过坚守与调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清明节在变迁中传承,在传承中变迁,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换,并藉此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清明节与其他一些经历现代转换的节日一起以自身证明,民间具有高超的智慧与调适能力,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亦是机遇。只要珍视我们的文化传统,给予自由传承的空间,稍加引导,民间智慧与调适能力就能发挥巨大作用,不仅可以使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社会,生机勃勃,亦可以使现代社会的普罗大众因之而生活更幸福,心灵更安宁。

关键词:城市化;传统节日;清明节;现代转换;调适能力


  快速城市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生发于成长于传统农业社会的传统节日在与工业化、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城市化进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本文将以清明节为例进行观察,不仅呈现清明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态,而且探讨其何以如是,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节日的当下存续与现代转换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择清明节,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在留存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唯一建立在节气基础上的民俗大节,它有着十分浓厚的人文气息,亦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时间节点本身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对于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节日的命运变迁而言,颇具典型性。其二,笔者长期关注清明节,对于清明节的起源与历史流变已有一定梳理,目前又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清明节”。该课题在全国20余个省区直辖市的城市或村落布点,并设公祭和网祭专题,对清明节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形成了近三十篇调查报告,这使笔者得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鲜活的资料,为全面认识清明节的当下生存状况、变化及其何以如是的原因与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笔者已对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当下生存和现代转换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发现了“再次命名”对于二者的重要性。对清明节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传统节日当下生存和现代转换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清明节的当代变迁与传承

  清明作为节气,早在汉代以前即已出现。作为民俗节日,则出现于唐代,是在节气基础上继承融汇寒食节习俗活动的结果。变化是传统节日生命史上的常态。自其产生以来,清明节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唐宋时期清明节的习俗活动主要有上坟扫墓、改火,以及斗鸡、蹴鞠、拔河、秋千、宴饮、踏青出游等。元代以降,改火习俗就渐渐退出日常生活,但此时出现了唐代不曾有的射柳之举:“元人以鹁鸽贮葫芦中,悬于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鸽飞出,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于清明端阳。”又如明清时期普遍盛行迎城隍祭厉的活动,清朝灭亡后则迅速衰落。中华民国时期,曾在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35年“为提高民族意识,尊崇祖贤起见,拟定清明日为民族扫墓节。”又1943年定“民族扫墓节”为“音乐节”,以纪念黄帝作乐教民,此皆为时代新举。由上述可见,清明节的生命史亦是清明节的变迁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明节的变化尤其明显。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不是一般的日子,而是长期传承的社会成员共同的日子,都有特定的“过法”,是包含着名称、时间、活动(涉及饮食、服饰、信仰、交往、娱乐、禁忌等)、活动空间、象征物、传说、主体的情感体验等诸多要素在内的有机体。清明节亦然。我们可以从节日的结构性要素来看其当代之变:

  (一)节期明显变短,并深受假期影响

  清明节的节期长短各地有所不同,但多是一段时间,如旧上海有“前七后八,阴司放假”的说法,据此,节期长达10余天。江西泸溪旧志载清明时节“家展先墓,除草覆土。自是日起,至‘谷雨’日止,各具牲醴、糍饼祭诸先世墓,以竹悬褚钱插于墓上,谓之‘醮坟’”。又顺昌县,扫墓“其力不能猝办者,‘清明’则以‘立夏’止”。总体上看,过去节期较长,而如今明显缩短。王均霞2012年的调查显示,在上海,“通常在清明节当天或提前一两天准备。例如,清明节当天在商店里买纸锭锡箔,在公墓旁的小摊儿上买鲜花”。

  不仅如此,清明节期还呈现出高度依赖假日安排的情形。在假期内(包括拼假)过节,已成为清明节的新常态。当然,也有些人考虑清明假期间扫墓人多,而在清明节前后的双休日扫墓。

  (二)活动空间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改变

  传统社会,社会流动小,交通不够便捷,过清明节多是人们在小尺度内的空间移动,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中或村落中进行从家庭到墓地或祠堂的空间移动。如今则出现城乡之间、城际间甚至国际间大尺度的空间移动,以城市为中心,节前或节期初始期居民流出,节后或节期临近结束时居民流进。2015年清明节是4月5日,假期是4月4-6日。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2015年清明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46.6万人次,同比增加108.6万人次,增长11.6%。4月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38.3万人次。活动空间的改变,一部分是由旅游拉动的。根据《2015年清明假期官方旅游数据汇总》,“周边游热度提升,其中踏青赏花等成为出游主题,高铁带动效应依然明显;OTA(Online Travel Agent指在线旅游社)出境游数据持续高速增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周星]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下一条: ·萧放:为清明文化注入当代价值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刘明菊]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间信仰新样态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