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张衍田:《中国古代纪时考》
  作者: 张衍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5-15 | 点击数:6535
 

  书名:《中国古代纪时考》

  作者:张衍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纪时方法一直在演变,花样繁多,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纪时的概念既繁,流变又杂,当今尚乏一专著梳理厘清之。北京大学张衍田教授作《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稽考梳理中国古代纪时,深入浅出,是文化普及的“大家小书”。本书总结了张先生多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纪时方法及其流变的研究成果,分为纪日、纪时刻与时辰、纪月、纪年四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时间变化的认识及其记录方式的改变。其论述由易到难,既反映了古代人从纪日到纪年的时间认识过程,也合乎现代人学习了解古代纪时方法的客观规律。书中多用图、表,以使条理清晰,层次醒目。本书文风平易浅近,既对自然科学有所介绍,更引用了不少古代文献,尤其是甲骨金石文献,来说明古代纪时的相关情况,内容极为丰富翔实。其中关于韵目纪日、一日十时、斗建纪月、月阳月阴、岁阴岁阳、十二生肖演变等的考述,既见史学功底而又意趣盎然。

  作者简介

  张衍田,1938年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献、古代汉语,尤其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四部文献学术源流等方面的研究。在《北大史学》、《文献》等刊物发表过重要学术论文,专著有《史记正义佚文辑校》(1985),《资治通鉴新注》(1998),《中国历史文选》(2002)等,曾参与校点《宋朝诸臣奏议》。

 

  目录

  小序/1

  第一篇纪日

  一、释“日”/3

  二、纪日方法/5

  (一)十干纪日/5

  (二)干支纪日/10

  (三)数字纪日/14

  (四)韵目纪日/20

  第二篇纪时刻与时辰

  一、人对“日”分时段的早期认识/25

  二、“日”分时段的等时制/30

  (一)时刻计时制/30

  (二)时辰计时制/35

  第三篇纪月

  一、释“月”/57

  二、纪月方法/59

  (一)数字纪月/59

  (二)干支纪月/61

  (三)音律纪月/69

  (四)三分四时纪月/72

  (五)楚地月名/73

  (六)其他纪月名称举例/75

  三、与纪月有关的几个问题/79

  (一)月首/79

  (二)闰月/81

  (三)一月三分与一月四分/87

  第四篇纪年

  一、释“年”/95

  二、年称分解/96

  (一)载/97

  (二)岁/98

  (三)祀/100

  (四)年/102

  三、纪年方法/104

  (一)利用君主在位年数纪年/104

  (二)岁星纪年与太岁纪年/117

  (三)干支纪年/134

  四、与纪年有关的几个问题/143

  (一)岁首/143

  (二)四季/157

  (三)二十四节气/161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美]布莱迪:《人类学诗学》
下一条: ·董晓萍:《跨文化技术民俗学》
   相关链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李向振]日常时间:当代民俗学转向生活实践研究的重要维度·[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
·[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程浩芯]乱世佳节:《退想斋日记》中的节日生活与时间体验
·[徐仕佳]琉球王府的时间想象:以祭祀仪式择日为例·[刘晓峰]我的三个学术立场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著后感言
·[李晓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马知遥 刘智英]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记忆阐释
·[钱寅]时间`空间`命运·[马光亭]从农时趋于工时:现代农民的时间与生活
·[陈娟娟]节日与时间观研究70年·[陈建宪]论神话时空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