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缩影,反映了人文风貌和精神境界。在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网络传播与发展缺乏有效引导,多数偏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传承价值,影响力较小。为此,民俗文化传承要利用网络新技术优势,通过改革创新塑造民俗文化新形象,同时促进民俗文化与经济结合,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互动,共同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网络平台;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作者简介】王铮,安阳师范学院讲师。
民俗文化,是记录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人文风貌的历史产物,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民俗文化贴近生活,富有情趣,有着独特的艺术神韵。它根植在古老中国大地上,融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中,展现古老、神奇、多样、原根性特征,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网络推广亟待拓展创新
当今社会,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经济、社会诸多领域,价值影响日益扩大,是社会无形资产,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地域广阔,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从整个民俗文化发展传承上看并不乐观,一些地方过度注重民俗文化经济效益而忽视传承,导致许多民俗文化流失或消亡。现如今,时代潮流在变,传统民俗文化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因此,民俗文化要拓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互联网的普及对民俗文化发展传承拓展了新路,应借助互联网迅捷便利、资源丰富优势,利用网络传播对民俗文化传承进行优化。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将有价值的民俗文化通过网络实现其商品价值,促进民俗文化产业链发展,以民俗经济推动民俗文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一直以来,民俗文化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较少,传播模式大都以线下为主,利用报刊、传单等平面媒体做宣传,手段单一、单向,这导致民俗文化在传播发展上受到很大局限。这种传播方式缺乏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同时所载信息只能引起一部分读者关注,难以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这是纸质平面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受众者与获得信息间具有偶然性,导致线下媒体因信息传递面窄,影响有限,效果一般。同时,这种单向推广缺乏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不易于现代人了解接受。
随着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借助强大的网络功能,各地方政府机构在利用网络宣传本地民俗文化上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一定实效。但大多网络民俗文化是以经济宣传为目的,对民俗文化传承作用不足。多数地方民俗网站建设创新内容少,缺乏研究更新。很多有关民俗资料缺乏研究数据,也造成这些民俗文化资源缺乏权威性。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查阅民俗文化,其指数远低于其他娱乐项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对民俗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宣传不到位,没有将民俗文化特有的魅力开发出来。有的民俗文化虽然通过网络进行查阅,但大多偏重旅游和商品经济,缺乏对民俗文化整体性研究。网站内容设计过于简单,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这些宣传网站缺乏人员管理维护,其内容长年不更新,咨询台无人应答,对读者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民俗文化宣传不重视,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民俗文化传承发展。
民俗文化网络传承缺乏创新性和品牌推广
当前,民俗文化在互联网传播使用的技术和资源运用并不合理,以致出现许多问题。首先是缺乏创新性,在当今以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时代,民俗文化传播缺乏创新,很难获得网友的认同和需求,这也是民俗文化在网络上推广乏力的主要原因。当前,互联网上的民俗文化仍以门户、视频网站为主,缺乏多样性,影响力弱。在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渠道主流的今天,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上很难发现民俗文化身影。现如今在网络上搜索有关民俗文化产品,大多是一些视频或相关文字资料,无论数量还是内容过于单一,没有民俗文化系统性介绍。每当某个民俗文化得到社会关注时,就会形成聚众效应,各种有关此民俗宣传信息在线下线上大量出现,充斥视野,这种一哄而上的例子很多,对民俗文化发展传承如同揠苗助长,并不能起到很好效果。
其次是缺乏体系建设和品牌推广。现如今民俗文化在网络上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专业网站也很少,更多的是一些地方门户网站,相互间独立缺少关联。一些民俗文化在网络上的宣传也属于各自为战,为追求经济利益,文化产品销售只是竭力营销,民俗旅游只为招揽游客大量推广旅游项目。完全没有将民俗文化推广传承整合到营销中去,使网络推广传播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效果。同时,在民俗文化推广上缺乏品牌意识,在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中,很多优秀的民俗文化极具艺术魅力,但就是因为缺乏宣传推广,国内外民众对这些优秀民俗文化缺乏了解,导致知名度不高,影响力有限。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