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吕树明 黄景春]山东财神会习俗研究
——以潍坊地区为主的分析
  作者:吕树明 黄景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20 | 点击数:7414
 

摘要:山东财神会以庆祝增福财神生日、祈求财运为主要内容。对此节的文献记载出现较晚,但其历史比较悠久。近年财神会的流行区域和参与群体都呈扩大趋势,节日氛围也更浓厚。财神会仪式活动丰富多彩,人们既在家里(或店里)祭财神,也到财神庙(殿)拜财神。财神会所祀财神并非赵公明,而是增福财神李诡祖和武财神关公。明代道教已将增福财神纳入神谱,以九月十七日为神诞,清初出现七月二十二日为神诞的新说,并逐渐成为主流。而透过山东“过半年”习俗可以发现,财神会日期之变更,具有平衡节日内在结构和适应商业周期转变的双重必要性。当下财神会复兴是多种宗教、民俗因素和时代精神相交融的结果,仍具有规范商业伦理、倡导特定财富观念等社会功能。

关键词:财神会;增福财神;仪式;节期变化;社会功能


  山东省的财神会,又名“财神节”“增福会”“增福财神生日”“财神诞”等。不同于其他地区除夕、正月初二或初五迎(送)财神,或道观三月十五日的赵公明神诞,此节出现在下半年,时间为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过去财神会以商人为主,主要内容是庆祝财神生日,祈求财源旺盛。其他地方的财神节会都放在上半年,特别是农历新年之际,山东财神会出现在下半年,因而显得十分独特。虽然山东地方志多次记载财神会,描述当代财神会的流行情况,但迄今对它的研究还不多,而产生的误会却不少,如误以为所祀财神原为赵公明[①],从而追溯赵公明的历史,把研究引入歧途。虽有人对财神会的祭祀仪式做过调查[②],但还不够深入。本文拟以潍坊地区为主,把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对山东财神会的历史、现状、祭拜仪式、增福财神崇拜及过半年习俗下财神会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分别加以探讨。

  一、财神会的历史与现状

  目前所见有关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为财神会的最早记载,是民国三十年(1941)的《潍县志稿》:

  (七月)二十二日,谓为“财神生日”。各商家无论巨贾小贩,皆设祭供神,饱恣饮啖。虽近迷信,但相沿已久,至今不绝。[③]

  文中说此节“相沿已久”,说明编撰此志书的人已经说不清它的源头。修撰地方志的人一般都是年岁较高、熟悉地方掌故之人,此志稿的编撰人常之英也不例外,财神会在他那个时代即已存在且流传很久了。但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潍县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潍县乡土志》都没有提及财神会。地方志对民间节日的记载经常拣选要目,遗漏较小的和行业性的节日,财神会经常被视作商人的节日,地方志失载并不代表不存在。它的出现不应晚于清初[④],到民国时期已经很流行了。为了弄清楚民国时期财神会的情况,笔者曾到平度市南村镇调查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潘GF和张KY,他们都说小时候村里就有财神会。张KY说在日军入侵(1940)之前,当地经商人家就过财神会。他特别指出邻居张XX主要贩卖调味品、锅碗瓢盆、日用杂货等,经常去附近的高密、潍坊等地跑买卖,村里的财神会,张XX家兴起较早。[⑤]潘GF说在她十六岁未出嫁之前,娘家后集村便有人过此节日。[⑥]可以肯定的是,《潍县志稿》描绘的“无论巨贾小贩,皆设祭供神,饱恣饮啖”的景况,已是财神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形态,并非初始面貌。

  对于民国时期的财神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地方志也有较多追述。潍坊市各区县编纂的地方志,大都提到民国财神会的情况,如《潍县区志》载: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叫“增福会”,为“增福财神”生日。财神有文武两个,文财神轴上有横匾:“惠我无疆”,对联为“总握人间福,专增世上财”。武财神像轴上有横匾:“威震华夏”,对联为“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富贵神”……是日,除打铁的供武财神(关云长),其他商家,不分巨贾小贩,皆设祭供文财神,各商号经理往同行业或街坊商号互拜,财神会供品之丰盛,为一年中所仅见。饭馆和食品更是利市百倍,不少人饱恣饮啖,酩酊踉跄醉汉满街。此习一直沿袭到建国前夕。[⑦]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民国时期财神会盛况的描述,也揭示了财神会的主要参加者是商贾和手工业者。文中还说财神会是增福财神生日,却又有文、武之分。从神轴对联可知,文财神是增福财神,武财神是关公。另据《潍县区志》记载:“农历七月二十二是商业人员‘增福会’,供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⑧]《山东省志·民俗志》也说:“山东境内供奉的财神为文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或范蠡,武财神是关羽。”[⑨]这两处都说文财神是比干或范蠡,武财神是关羽。比干、范蠡是文财神,但从来不称增福财神,《潍县区志》的说法不准确。就各行业而言,商贩主要祭拜文财神,打铁的主要供奉武财神。由于节日氛围浓重,不少人饱恣饮啖,当日出现了“酩酊踉跄醉汉满街”的情景。当然,也有地方志记载,过去此节主要是富户商家过,如《平度县志》载:“此日为财神会。建国前富家、商户挂财神像,祭财神,吃酒庆贺,求发财,民家有的不过此节。”[⑩]此处“民家”,既指农民,也指普通城市居民。也就是说1949年以前此节还不是全民性节日,而主要是工商业者的节日,且为富家所重视。有的富商巨贾在财神会当天不仅张灯结彩,盛宴庆祝,还演戏三天。如《高密县志》载:“农历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为财神会。富商巨贾,到财神庙烧香磕头,祈求发财。各商号也悬灯结彩,店员白天照常营业,晚间举行宴会。有时还要演戏三天。”[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影响,财神会亦受到了一定影响。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对财神会的记载是一片空白,而且各地财神庙被损坏殆尽,财神会陷入停顿。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文化习俗陆续恢复,财神会也不例外。此时财神会不仅工商业者参与,城乡居民也开始参与其中,如《诸城市志》载:

  七月二十二,此日俗称“财神会”,城乡经商者均供奉财神,摆宴庆贺,祈求财源茂盛。是夜,鞭炮声此起彼伏,犹如过年。近年来,非经商的城乡居民,也多有尚此俗者,以庆经济发展,家庭收入提高。[12]

  财神会不仅有过去的祭拜财神、张灯结彩、大开宴席等活动,还像过年一样燃放鞭炮,有的地方还像过年一样要吃饺子,用饺子供奉财神。如《五莲县志》载:“七月二十二,俗称‘财神节生日’,旧时大多数地方放鞭,烧纸,包水饺供财神,经商者尤为重视。许孟,潮河一带,此节至今犹盛。”[13]五莲县用饺子供奉财神,还要烧纸,近年还烧锡箔元宝。

  从发展过程看,清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这三个阶段,财神会习俗大致呈现出先扬、后抑、再复兴的“N”字形发展轨迹。从流布区域来看,山东东部的烟台、青岛等地,中部的潍坊地区,西部的聊城地区,都有财神会,乃至东营、临沂等地区也逐渐接受此俗。从过节群体看,如今财神会习俗已经普及到城乡各种居民之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地老年人、中年人都认为财神会一开始是商家、富裕人家过,其他人家不过。即便是现在,家庭经济收入与财神会庆祝活动也呈正相关的关系,即经济收入较高者,财神会庆祝活动较隆重,对财神会参与程度较高;务农之家、贫穷之家则不那么热心,参与程度较低。笔者在2017年暑假期间走访平度市南村镇兰底第二工作大队的多个乡村时发现,属于乡镇周边(以镇政府为中心,一公里范围内)的河北村、兰花村、河南村等,因商家较多,居民收入较高,财神会庆祝活动比较隆重,供品丰盛;相对偏远的桑园村、姚丘村、前后双丘、西埠、王家庄等,居民以务农为主,财神会期间相对冷清,鞭炮声稀疏,供品较少,有的人家仅供奉水饺、大饽饽而已。就同一村庄而言,各家财神会也因经济收入不同而产生明显区分。务农之家、贫穷之家过财神会活跃度不高,却也有祭拜活动。但整体言之,在潍坊地区,财神会已涵盖普通人家,成为当地的全民性节日。

  二、财神会的主要仪式活动

  潍坊地区财神会的正日子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商家富人十分重视财神会,提前一天做准备,延后一天还在活动,前后持续3天。财神会期间各种宗教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鞭炮声渲染出浓重的节日气氛。祭拜财神仪式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在家里或店里祭拜财神

  据潍坊当地的老人回忆,建国前每到财神会这天,人们都要早早起来,将过年期间的大型财神像拿出来,挂到正堂处,财神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揭下。现在的财神会,这样挂财神像祭拜的并不占主流,城市人、农村人已很少这样做。当然,也有人家贴一张在地摊上买的小型财神像。也有的人家比较讲究,家里摆放着镶嵌玻璃框的财神像,像的两边是“恭喜发财”“财源兴隆”之类的对联。财神像放在正堂或侧堂正中,一年当中随时可以烧香叩拜。这一类财神像价格较高,富裕商家使用较多。[14]总体上看,现在大多数家庭不张贴财神像,供桌即神坛,将正堂供桌擦拭干净,摆上供品,就可以祭拜财神了。

  有的商人家庭会在正堂供桌上摆放财神塑像,有的还在自家商店正对门口的柜台上或神龛内摆放。财神塑像一般是从庙里“请”的,因经过开光仪式而被赋予神性。笔者在潍坊十笏园关帝庙、潍坊寒亭区禹王台、平度蓼兰玉皇顶等处调查时发现,经商富裕之人一般在财神会前,将自家财神塑像送进庙中搁置一段时间。搁置时间短的是几周、一两个月,长的达到半年。有的人家刚过罢年就将自家财神送到庙里,放置在财神殿高大财神像周围,或者东西两侧的龛桌上。财神塑像的摆放位置,据寺庙管理人员介绍,根据缴纳香火费多少来安排,缴费越多,离高大财神像越近。在财神会到来时,要将自家财神接回家。这天在财神殿举行接回财神的仪式,先摆上供品,点上高香,烧很多纸钱,随后毕恭毕敬磕头祈福,祷告并感谢财神爷照应家业,保佑自己财路亨通、生意兴隆,随即往功德箱捐献香火钱。仪式全程保持肃静,不许有小孩在场哭闹,以免惊扰财神。

  这种仪式由商人自主完成,一般不会请道士举行法会。接财神仪式结束后,就可将自家财神塑像接回家,摆放在家庭供桌或商店神龛上。

  (二)到财神庙(殿)祭拜财神

  财神庙(殿)是财神会的神圣之地,香客蜂拥而至,在高大肃穆的财神像前叩头膜拜。供品丰富的桌台,香火缭绕的鼎炉,在封闭场域内形成财神信仰的浓重氛围。香客们对于财神祈求的心理效应被放大,相信虔诚祭拜将会发财致富、平安吉祥。在庙里通过点烛烧香、焚化纸钱、摆供品、祷告、祭拜、捐功德等行为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相比于在自家正堂或商店里的祭祀,庙里的集体性祭拜仪式对财神的感受更直接而强烈,也具有更大的感应力,被认为能获得更多的护佑。也正因如此,在财神会期间,很多人在家里或店里祭拜财神之后,还专程来到寺庙(特别是财神庙)祭拜。为了方便香客进香叩拜,多数寺庙专门划定一块区域,摆放多个焚香炉,让更多香客同时表达心愿。

  据平度市南村镇河北村人的老人潘GF讲述,村中原有福记庙[15],供奉关公神像。关公神像高大威严,在周边很有影响力。财神会这天,周边的商人会提前几天来到,住在福记庙周围,就等财神会这天到庙里烧香烧纸钱。这天人很多,场面壮观,人们依次祭拜,叩头祈福。等到香火燃烧完毕,祭祀仪式才算结束。供品中有大饽饽,祭拜的人每人分一块。这是财神吃剩下的,分吃者皆沾财运,因而大家乐意分享。现在河北村也有人去二十里外的蓼兰镇玉皇庙烧香祭财神。笔者曾专门走访过平度市蓼兰镇玉皇宫。[16]据道观师傅介绍,每年财神会,庙里香火都很旺。跟福记庙一样,玉皇宫也特意在庙院中部香炉旁边为香客留下一片区域,设置一个大型聚宝盘,里面可供焚香烧纸。香客们以商人为多,主要祭拜财神关羽,赵公明、范蠡等神较少被提起。不过,在潍坊十笏园关帝庙,财神会这天却香客稀少,其中文物管理部门对香火的限制给香客带来了不便,让人们对这里望而却步。[17]距离潍坊市区六十里外的寒亭区高里镇禹王台村的禹王台,2013年建成的五路财神庙,香火也较旺。财神会这天,商人们先在庙前香火台架烧香点蜡烛,再去财神庙后面的焚烧池焚香烧纸。香客们对着香火念叨财神保佑、财运亨通之类的祷辞。待香纸燃烧完毕,再去财神殿磕头许愿。而根据上述四处寺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商人在财神会期间比较活跃,庙中的供品、香火钱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而一般人家则较少,点炷香、烧点纸就完事,基本上不进献供品。玉皇宫、禹王台两处还出现了村庄代表牵头的祭祀仪式,村里集体组织统一捐香火钱,在纸钱上写捐献者名字,由村里代表率领一干人将纸钱焚烧,在财神庙前磕头,祈愿财神保佑本村人人发财、户户平安。

  (三)一个家庭的拜财神仪式

  为了弄清楚家庭祭拜财神仪式,笔者于201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实地调查了平度市南村镇河北村张JJ一家祭拜财神的场面。张的祖父曾在镇上开酒馆,小时候就听说过财神会。张JJ曾担任镇上派出所的警察,现已退休。根据张JJ的妻子张SX介绍,家里正式过财神会是在大儿子出生那年(1986),家里财神会放鞭炮,邻居还问过什么节。应该说,张JJ家是“文革”后村里较早过财神会的人家。张家当天的拜财神仪式,情况如下:

  财神会当天的一大早便开始忙碌。作为家庭主妇的张SX到集市上购买各种供品,如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其中豆腐必不可少,因为豆腐谐音“都富”。张JJ将正堂供桌擦拭清洁,香篓和烛台拿上桌,将鞭炮放在窗台上晾晒,避免晚上鞭炮不响。早餐和午餐和平常一样。财神会主要是晚上过,晚餐很丰盛。下午四点钟以后,开始准备晚餐,制作供品。供品数量一般是十个或者是十二个,荤素甜咸搭配,时令水果点心都可摆上去,不少农家用新麦子制作各种面食,包括面虫、面鱼一类,主要是让财神爷尝鲜,保佑庄稼丰收。张家选择供奉大饽饽。筷子要十双。端供品、摆筷子的任务要张JJ亲自完成。此外他还要叠纸钱,纸钱叠成元宝形,多多益善。

  待供品筷子摆放完毕,祭拜财神仪式开始。张JJ先点燃蜡烛,借烛火点上三炷香,三炷香并齐,身体弯腰鞠躬,双手举过头顶,以示虔诚。然后烧纸。烧纸顺序从正堂起始,随后是起居室、厨房,中途经过天井、大门,最后是到达门前空旷处。到每一处儿子都要跟随后面。张JJ在门口会将剩余纸钱堆积成小山状点燃。纸钱燃烧完后,要放鞭炮,由儿子挑着长杆燃放。整个过程不需要张JJ妻子参与。此时妻子张SX已将饺子煮好捞出,饺子一般是两个在碗中,要带汤水的,要准备一双筷子。张JJ双手端着碗,扶着筷子,在正堂供桌前轻轻浇奠,随后放在供桌中央,筷子放在碗沿上面。最后,张JJ磕三个头,嘴里念叨财神爷慢慢享用,保佑家业兴旺,家人平安顺利之类祝辞。至此祭拜财神仪式完毕。整个过程肃穆庄重,不许有小孩嬉戏。财神会这天,不许说不吉利话语,以免脏话传进财神的耳朵,财神爷不高兴。

  祭拜仪式结束后,全家便会聚在一起,享受美酒佳肴,聊一些快乐开心之事。此时,外边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都会放鞭炮,部分城区还燃放烟花,热闹程度不逊于元宵节。

  财神会这天,老板要到饭店摆酒宴款待员工,这就是地方志中屡次提到的所谓“饱恣饮啖”。店主会亲自敬酒,感谢员工的辛勤付出。因此当天饭店生意总是异常火爆。当晚商店老板、店铺同行之间还互相串门拜访,相互祝愿生意兴隆,人们欢庆到很晚才休息。商家会在门口挂上灯笼或电灯彻夜通明。张家也是如此,正堂及门口灯火彻夜不灭。第二天早上张JJ将供品撤下,财神会结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刘宗迪]二郎骑白马,远自波斯来
下一条: ·[高丙中]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
·[石子萱]高塔上的长发新娘·[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
·[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
·[房晓燕]婚礼仪式情境下的阶序性亲属关系研究·[陈阳]闽南农村近 50 年丧葬仪式的“变”与“不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