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徐艺乙]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与创造
  作者:徐艺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3-12 | 点击数:9438
 

摘要:进行手工艺的研究,要以其内在的、本质的要素为对象。此前较多的谈手工艺的历史、手工艺的经济、手工艺的美学等都是围绕着其外围因素去谈的。如果只关注外在的因素,而忽视其内在的要素,这样的研究是残缺的。对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创造应该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活化传统手工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创新,使之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二是工艺的创新,创新的同时要保持核心技艺;三是形态的创新,要对传统的形态完全吃透、全部消化以后,去掉糟粕的部分,把精华的部分放大。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创新;创造


  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之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有五个方面的保护对象:一、口头文学,二、表演艺术,三、民俗与节庆,四、关于宇宙与自然界的知识与实践,五,传统手工艺。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为便于工作,将传统手工艺分成两块,一个是传统美术,一个是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艺,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项目,是过去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予以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要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随后,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为落实中央文件指示精神,制定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传统工艺下了一个定义:“该计划中的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富有民族风格或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其产品多采用天然原材料,主要采用手工劳动的方式制作。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传统工艺的核心是手工技艺的个性化制作,是人与技艺的和谐统一,凝聚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技艺的纯熟表现、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具有唯一性,这是工业化生产无法替代的。

  传统工艺又叫传统手工艺,曾被叫做“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特种工艺”等。从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内在发展规律来看,传统手工艺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劳动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产品。

  传统手工艺的定义中涉及到三个关键词:材料、工艺、形态。进行手工艺的研究,要以其内在的、本质的要素为对象。此前,谈手工艺的历史、手工艺的经济、手工艺的美学等都是围绕着其外围因素去谈的。如果只关注外在的因素,而忽视其内在的要素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是残缺的。

  先来看一下手工艺这三个字。手工艺的创造,最为关键的是人,具体实施的是人的手。手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肢体,每天都在使用,但是极少有人对“手”从手工艺的角度去仔细研究。人的手上有29块骨头,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滋养整个手掌的是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人的手指经过训练是十分灵敏的,可以感觉到振幅只有0.00002毫米的振动。人的手的生理构造很奇妙,完全是自然的造化。现在也有很多人工智能产业去做机器人,造出来的机器人的手都不太自然,不是很真实。人之手是大自然的造化,每个人都得到了这样的恩惠。这样的手经过训练,可以感觉到0.00002振幅的变化,0.00002,就是说小数点后面五位数,这个变化非常微妙的,只有经常训练的手才能达到这样的灵敏程度。

  “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是人。顶天立地的人属于这样一个工。“工”是巧妙的,是中国人的智慧,许慎《说文解字》“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引伸之凡善其事曰工。凡工之属皆从工。”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工盖器物之名也。”这些解释加在一起就是人们对“工”字的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

  “艺”,从甲骨文来看,“艺”字最早的形态是一个跪着的妇女,手上捧着一个麦穗,释读的意思就是种子,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当中就有这个字。这个“艺”也有着很深邃的意思,一直发展到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发展到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孔子曾要求学生要“六艺俱全”,就是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命题一直到几百年以后,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才提出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中国的老祖宗早就提出这样的命题,所以东方和西方的智慧的来源是不一样的。

  如何去活化传统手工艺,使之能够在现代的生活中应用?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在现代生活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与创造。创新与创造,是始终缠绕着研究者和从业人员的重要问题。很多时候都在为传统与创新与创造的问题在打架,很多的专家也议论纷纷,造成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

  何谓创新(TRIV,拉丁文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创造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实际上我们的传统也是不断地创新。历朝历代的手工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技艺往前推一点点、一点点,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如此厚重的传统。创新和传统是怎么关系?台湾的一个工艺大师陈万能讲过这么一句话,“传统就是昨天的创新,创新就是明天的传统”。这段话虽然很简单,但是把传统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交代得很清楚。现在的传统就是在不断地、历朝历代的不断创新中形成的。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进行创新?当然可以进行创新。但现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要在“吃透”传统基础之上,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规律,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工艺特点,才能进行新的创造。如此,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会得到专家的认可,得到市场的接受,得到同行的赞扬。

  对于传统手工艺这个行业来说,更新的情况比较多,实际操作时就是“再做一次”。再做一次,有很多人以为不是创新,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就是创新。因为每一次做东西,哪怕是做同样的东西,对于个体的手艺人来讲,手的体验和心理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都是完全全新的创造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只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传统手工艺中存在。局部的改变也是允许的。现在很多成型的工艺品、家具以及一些用品,都是历朝历代的匠人进行不断的局部更新、局部改造,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式,成为手工艺的传统,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所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我们的基本态度。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叫“推陈出新”。现在强调的创新,对于传统工艺来讲就是推陈出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
下一条: ·甘肃渭源:古老“光影”薪火相传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玲 杜天龙]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鲁南五大调”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佟兆岁]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
·[潘思薇 王晓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视域下非遗文创开发研究·[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黄永林]中国非遗保护的制度建构与实践创新
·[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朱向羽]非物质文化遗产“铢铢镲”的传播演变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