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作者:[英]胡司德(Roel Sterckx)   译者:刘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6 | 点击数:8684
 

      禁忌与礼仪

      中国古人普遍认为,给人们分配、食用某些食物对个人以及集体都有好处,与这种看法类似的是,有些饮食习惯则受到禁止,或带有某种巫术的、宗教的信仰与禁忌。人们认为,食物会引起疾病。睡虎地(湖北云梦县,埋葬时间大约为前217年)墓主的尸检分析显示,猪肉、牛羊肉、狗肉、几种风干肉、鱼、鸡蛋以及酒都是其获病的传染源。根据相互感应这种理论模式,食物引起疾病的原因是上文提到的“五味”之间的不平衡或不协调。厨房里——更具体说是灶台,这是灶神的地方——也有很多礼仪规定。睡虎地的资料中还有一篇是讲如何清除灶,如说:“灶毋(无)故不可以孰(熟)食,阳鬼取其气。燔豕矢室中,则止矣。”文献中也记载了几种关于食物的禁忌:“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雷鸣”,“临日月薄蚀而饮,令人蚀口”。依文献中来看,一种常见的说法是马肝有剧毒,这想必是因为肝脏聚积毒素的缘故。汉景帝曾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汉武帝时期的方士少翁据说就是食马肝而死。避免中毒的有效办法就是食马肝的同时要喝酒。

      其他一些食物禁忌来源于宗教戒律或饮食规则,但我们对这些禁忌的来源及确切的意义则并不十分了解。一般来说,禁食某些食物是出于增强身体素质、追求长寿,也可能是为祭祀礼仪活动而做的准备。有一些祭祀礼仪要求主祭者和其他参加祭祀的官员要经历斋戒、沐浴这样的净化过程。中古时期兴起的道教和佛教的一些饮食禁忌,除了影响到服丧期间的一些特殊的饮食规则之外,在周代和汉代则并没有这些禁忌。当然,中古时期的某些仪式在上古时期是有其渊源的。例如,早期道教的辟谷就和马王堆出土的文献中有关禁食谷物的资料是一致的。

      有一些饮食习惯的意义和某些特定食材的象征性以及它的属性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农历除夕就有很多独特的饮食规矩,比如应劭(约153—196)说,人们相信这一天吃兔骨节可以让人的腿关节不受损坏:

      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曰幸,赏以寒酒。幸者,善祥,令人吉利也。或说:食菟髌者,令人面免生髌,露见丑恶,今觉得之,嘉不为己疾也。

      另一流传至后世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忠臣介子推(前7世纪)而在冬季禁热食五日。到了汉代,山西太原地区形成了一整套崇拜介子推的仪式,这些仪式到中古时期就演化为寒食节。因此,以平抑饥渴、抑制纵欲为目的的礼仪与祈祷,同时也会伴有宴饮、斋戒或短期的禁食。

      据礼书记载,人们在家里的烹饪与饮食也都有严格的规矩。《内则》不仅详细地罗列了夫妇父母及其他长者应当准备的各种食物,而且还非常细致地规定了吃饭的次数、吃的东西以及餐饮礼仪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父母和尊长得到最好的营养保障。礼书还规定,夫妇坚决不能和父母一起吃饭,而是只能吃父母吃剩的饭菜,并据此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小孩子吃饭可以随意,食无定时。

      《内则》篇规定的为父母尊长以及先祖所准备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谷物、肉、饮料、干饼和米粉、各种小菜、佐料、水果以及蔬菜,其中还包括一些不能食用的东西:

      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鳖去丑。……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鹄鸮胖,舒凫翠,鸡肝、雁肾、鸨奥、鹿胃。

      这些食物禁忌,有的比较宽泛,认为吃了某种特定的部位对身体不利,有的则非常具体明确,如认为吃猪脑会损害人脑。

      对于厨师、厨房的杂役以及仆人而言,能否做出精致可口的饭菜有时还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晋灵公(前620—前607年在位)曾因厨师没有将熊掌做熟而杀了厨师。《韩非子》中的一则故事讲到,宰夫因为昭侯准备的羹中有生肝,而受到斥责。另有一则故事提到,因做的烤肉上缠了一根头发,厨师及厨房其他的人员都受到训斥甚至被杀。张家山出土的西汉法律文书(约前196—前189,湖北江陵,出土年代为1983—1984)中记载,一对夫妇状告其家仆,原因是他们在烤肉中发现有一根头发,米饭中有一根草。但法官调查的结果却是,切肉者和烤肉者均无罪,头发是因为用扇子扇了烤肉而落入肉中的,而米饭中的草其实是由于婢女衣服破旧而沾上的席草不慎掉入饭中。因此法官的判决不但没有处罚婢女,而且还要原告为她置办一件新衣服。

      还有一则故事记载,“惠王食寒菹而得蛭”,但惠王不但没有按规定杀了厨师,反倒吞食了蛭,结果还引起腹疾。王充因此评价了惠王所谓的行善:

      使庖厨监食失甘苦之和,若尘土落于菹中,大如虮虱,非意所能览,非目所能见,原心定罪,不明其过,可谓惠矣。今蛭广有分数,长有寸度,在寒菹中,眇目之人犹将见之,臣不畏敬,择濯不谨,罪过至重。

      王充在这里批评了楚惠王,认为他没有按法行事,而且破坏了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在王充看来,为了确立社会的等级秩序,不应随意施以宽大仁慈之心。

本文节选自[英]胡司德(Roel Sterckx)著,刘丰译,《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原标题“战国到汉代的食品与饮食习惯”。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澎湃·翻书党 2019-01-25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王小健]以《仪礼·丧服》论周代亲属称谓的几个问题
下一条: ·[王加华]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相关链接
·[张凤霞]饮食 性别 权力:饮食中的女性声音·[姚丽梅]饮茶到底吃什么?
·[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刘天佐]从“四时历”到“四时主”再到“天老爷”:“四时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演变·[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江晨怡]以“保”为家:明清以来台州松门卫城的信仰空间研究·[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徐永安 杜高琴]十堰市东岳古台民间祭祀盛衰记(调查报告)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夏循礼]地方菜系的本草基因及其食养文化
·[路童越]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新疆各民族共同饮食理念研究·[刘晨]帝王亲祀后土考辨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李一]薄下的祭祀圈:基于鲁中草庙寺进香礼簿的个案研究
·[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