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岗措]藏族传统节日的地域性特点
  作者:岗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28 | 点击数:8733
 

摘   要: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藏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一个节日几乎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五省的藏族聚居区,除了共同的宗教节日外,不同的地域各有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就是同一个宗教节日,也因为地域的不同和所使用的历法不同,而形成了时间差。不同地域所特有的民俗节日背后,又有形成其节日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独特习俗等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节日;藏族;地域特点;五省藏区;民俗节日


  藏族的传统节日可以分为民俗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而这两大类型的节日又存在明显的地域特点。造成不同特点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内部使用着不同的两种历法的结果,就像萧放在他的《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中所说的“有人说过:‘时间带着口音发言’。时间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一样。生活在中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藏族,各自使用着中原的农历和包含农历成分的藏历,具体地讲,青海和甘肃的藏族聚居区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的传统历法———农历,藏语称之为“嘉孜”(意为“汉历”);西藏自治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通行的则是藏历,藏语称为“博孜”(意为“藏历”);藏族其他州区地方有使用农历的,也有使用藏历的。因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历法,对节日造成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同一个佛教节日,由于使用了不同的历法,出现了不同地区间的时间差,这同样也体现在民俗节日上。

一、丰富多彩的各大藏区的民俗节日

  在民俗节日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新年,我们按藏历的时间顺序对藏族不同地区过新年的具体时间做一个梳理和对比。

  (一)过新年

  1.贡布新年(藏语称:贡布罗萨)

  “贡布”指尼洋河流域,西藏的林芝地区。这里是西藏最大的林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西藏森林总面积的80%。这里的人们有每年藏历十月一日过新年的习俗。关于它的来历,有一段悲壮的传说故事。据说在吐蕃王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命令林芝地区的贡布王派兵抵抗入侵的外敌,善良的贡布王体恤民情,决定让参加作战的士兵提前回家过年。从那以后,为了纪念这些英勇征战的壮士,贡布一带的百姓每年都要在藏历十月一日献祭守夜,其后又逐渐演变成跳舞、赛马、射箭、物资交易和饮酒歌唱的贡布新年。因此,贡布一带比其他藏区提前数月过年。

  2.农民新年(藏语称:索南罗萨)

  日喀则地区是西藏最大的农业主产区,这一带的农民因为农忙季节来得比较早,历来有在藏历十二月一日过年的习俗,农民新年比拉萨地区过年要早一个月。

  3.新龙十三节(藏语称:久松)

  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居住的藏族,藏语称他们为“尼亚荣”,汉字一般写作“梁茹”。这里有藏历十二月十三日过年的习俗,虽然汉语译为“节”,但当地人认为是新年,是当地最隆重的年节。关于十三节的由来,目前存在各种不同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很久很久以前,藏区遭到了地震、山洪、雪崩等天灾,同时出现了专门残害百姓的妖魔鬼怪。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种凄惨的景象被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看在眼里,为了普度众生脱离苦海,观世音特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于是神子“托巴嘎瓦”(意思是“闻喜”,即听到他的名字就让人高兴)发愿来到藏区,做了藏民百姓的君王,他就是格萨尔王。格萨尔王不是凡人,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是为了完成降妖伏魔、抑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降临人间的。由于格萨尔是在藏历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进入新龙县一带,率兵打败妖魔鬼怪,新龙百姓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功绩,决定把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作为新年。

  传说二: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波教的创始人敦巴·辛热弥沃且为了除暴安良,在藏历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来到新龙县一带,降服了恶魔,使新龙人民摆脱苦难获得安宁。为了纪念他的功德,新龙人民决定在十二月十三日这一天举行欢庆活动。

  传说三: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名叫波日·公布朗杰(1799—1865年,又名布鲁曼)的青年,为了百姓的安宁,率队反抗政府的苛捐杂税,他率领200多名手持长刀、长剑、长矛的百姓攻克了大盖土司官寨,把粮食分给了由于天灾而挣扎在死亡线上、过着一贫如洗生活的百姓们。战斗取得胜利以后,波日·公布朗杰准备继续讨伐其他土司。他请人占卜,卜卦结果为十三日是最好的出征日,于是他选定十二月十三日作为出征日。他率领军队转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确保了一方百姓的安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十二月十三日祭奠这位百姓心中的英雄。后来,这个祭日逐渐演变成了当地过新年的习俗。

  综合三个传说,得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天灾人祸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一个英雄解救百姓出苦海,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得胜的日子定为纪念日。三个传说中,第三个传说更接近百姓生活,更符合当地的历史情况。土司是甘孜地区的最高地方长官,掌握着经济、政治、军事的大权,因而出现一个敢于抗争的英雄,极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4.春节(藏语称:罗萨)

  青海和甘肃一带的藏族,藏语称为“安多哇”,操安多方言,他们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过年,这与全国许多民族的新年一致。近些年官方每年举办藏历晚会,提升了藏历新年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5.藏历新年(藏语称:杰布罗萨或博呗罗萨)

  藏历一月一日是大部分藏族地区的新年,西藏地区称之为“杰布罗萨”,意思是“国王年”或“博呗罗萨”,也就是“藏历新年”。

  藏族的新年日期,不在同一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为使用的历算法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二为各地区历史上发生过局部的战争或大事件,当地居民的纪念日逐渐演变成当地过新年的习俗。每个与众不同的习俗,必定有其特殊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多半都与战争或动荡的生活有关系。

  除了过新年这一极重要的节日以外,一年四季中的其他传统节日,同样充满着地域性的独特魅力。

  (二)卫藏地区的春播节与秋收节

  所谓卫藏地区指的是西藏腹地,那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滋养了适应环境的农耕节日。春播节和秋收节就是两个极富西藏农业特点的节日,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都有共同的春播节和秋收节。秋收节藏语称“望果”,意为转田,但因为具体的海拔略有差异,所以节日的具体日期不在同一天。各地的村庄,在每年的藏历正月选择一个吉祥日举行春播仪式;而每年的藏历六月中旬左右,要举行秋收仪式。

  春播时,各家提前酿好青稞酒,给牲畜准备好装饰品,到仪式正日子那天的日出之时,由一个当年属相的妇女和几个老年农民,穿上节日盛装,将准备好的茶酒、经幡、香炉带到破土耕地之处,祭祀土地神、农业神,然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穿着最漂亮的衣服,牵着耕畜一起来到准备开耕的那块土地上(如今用上了手扶拖拉机),众人兴高采烈地分别围坐在一起喝茶用早餐。之后,由几个男子在开耕之处烧香、竖经幡、高唱颂词、祭祀神灵。每户带来一对耕牛,主妇向天敬酒三次,在耕牛的脑门抹上三道酥油,以表示吉祥。新耕的第一犁,首先要由当年是本命年的妇女播撒种子,认为这样吉祥。

  秋收时,各地的各个村庄以粮食成熟的时间选择一个吉祥日,当天每家派出一名青年男子或女子身穿节日盛装、身背经书,一路纵队转完绵延起伏的田地,通常都以村小队为单位。藏语称“望果”,汉语译音为“望果节”。藏语中“望”是田地的意思,“果”是转的意思。背着经书转田庆丰收,祈福生活美满安康的秋收节,满含着农民的希望。藏区的任何一种繁重的劳动都会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有歌有舞并有娱乐活动。

  (三)藏区各地的农历五月初五节

  农历五月是春夏交替时期,夏天来临之时,百虫开始繁衍,炎热的夏日又有利于病菌的传播,为了驱除瘟疫祈求健康,中原文化中就有了端午、端五、夏节之称,过五月端午的习俗。这一习俗同样也传播到了使用农历的藏族一部分地区;另外有个别地区也在五月初五举行活动,但与汉文化中的端午节习俗没有关系。

  1.“卓仓”藏区的端午节

  “卓仓”是对青海省海东区的乐都、平安一带藏族聚居区的称呼,这里的藏族百姓在很好地继承和保护自己文化的同时,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过端午节是具有当地特点的一个习俗,首先端午节被称作“桑杰曼拉”,意为“药师佛节”。其次,这一天要上山采“吉玛梅朵”(马兰花)、狼毒花或杨树枝装点门楣,孩子们背上装有各种药草的香囊或缝制精巧的牡丹花等饰物,这一天要吃凉面、凉粉儿或一种当地特有的地皮菜包子。这里的人民把中原文化中的端午节,巧妙地与为人类带来健康的药师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汉藏杂居地卓仓藏区特有的节日。

  2.博峪乡的采花节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要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举行全民参与的采花节民俗活动。关于节日的来历,据传说是一户人家有两个男孩和七个女孩,七姐妹个个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她们经常上山采药给村民治病。有一年的五月初五,七姐妹和往常一样出去采药时,突然天气大变狂风不断,一阵暴风雨过后,人们发现七妹达玛不慎跌落在山下,为采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姑娘去世的第二年,漫山遍野长满了像喇叭花似的鲜花,人们确信此花是达玛姑娘的化身。为了纪念达玛姑娘,也为了祈祷她的灵魂保佑百姓,使家乡风调雨顺,决定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祭奠达玛姑娘,于是就逐渐形成了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3.香格里拉的赛马节

  香格里拉赛马节要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举办,这是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各民族群众最为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同时也是香格里拉的法定节日。据传:唐初,古建塘王国归降吐蕃后被吐蕃封王,驻扎在建塘草原上的吐蕃骑兵要在五月份春暖花开青草碧绿之季,聚集此地演练阅兵。百姓在此时出门踏青、郊游,观看骑兵演练。清代,驻防绿营兵,亦在此设小箭道,每逢五月端午在此跑马射箭,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迪庆藏区盛大的节日。

  如今,这里的藏族和傈僳族、纳西族等各民族共同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节日中的活动也从当初的赛马,扩展到服装表演、跳锅庄、拔河等多项体育娱乐活动,充满了民族大团结的气氛。

  (四)藏区的沐浴节

  远古人类均有水崇拜的习俗,人类利用水能洗涤污垢的特性,在江河中沐浴,对着湖泊许愿,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神奇的水带走身上的疾病和精神上的污垢,祈求水神带来吉祥、健康和好运。对水的敬仰、崇拜是藏族原始宗教重要的组成部分,苯波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论是它的核心精神。藏区各地都有与水有关的民俗活动,有些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节日。

  1.西藏的“嘎玛日吉”节

  藏语“嘎玛日吉”意为“弃山星”,也就是金星。据藏文历书记载:弃山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在拉萨地区藏历七月至八月初,用肉眼就能看见弃山星。传说经弃山星的星光照射的水都会变成药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每当弃山星出现的时候,藏族百姓就会竞相用弃山星照射过的江河水沐浴。

  关于“沐浴节”有一则与藏医祖师宇托·云旦贡布有关的传说: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草原上有一位名叫宇托·云旦贡布的医生很有名,藏王将他请到了宫殿,可他心系草原的百姓,常常出宫殿到牧区。有一年瘟疫流行,许多牧民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医生在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草原上到处传颂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他去世之后,人们只要口念他的名号,疾病就能好一大半儿。

  另一则传说故事讲:有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很久的妇女,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这个妇女按照宇托医生在梦中的嘱咐,到吉曲河里洗了个澡,她的病很快便痊愈了。从此人们相信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纷纷到被这颗星星照过的河中洗澡,期盼病体痊愈、没病强身的愿望得以实现。

  以神奇的故事做背景的拉萨“沐浴节”传统,被人们一代代传承。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各种现代化的浴室在城市中比比皆是,但仍然有人选择成群结队地前往拉萨河里沐浴、洗涤。

  2.舟曲藏族的朝水节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巴藏乡黑水沟坐落在滔滔白龙江畔,离村寨不远的绿林中,掩映着一处悬崖峭壁,上面生长着一棵苍郁古柏,根部涌出一股泉水,当地的藏族民众视为仙水。平时,这股泉水如涓涓细流若有若无,到了农历五月,水流陡然增大形成瀑布,当地群众便于农历五月这一天举行一年一度的朝水节。据说这一天的水里含有仙人撒的药物,人们沐浴后可驱病祛邪,明目健身,延年益寿。

  节日期间,姑娘们围成圆圈跳起优美的乐乐舞,小伙们在乐乐舞队的外围操起古老的摆阵舞,大家在歌舞的陪伴下,把酒畅饮,一方面感谢新生活,另一方面让身心在艰苦劳作后得到些许休养。

  (五)草原盛会

  青藏高原上海拔达到4000米,就已经是大多数农作物和植物的禁区,但青草依然会在这里生长,人们称其为高山草场。因此在这里生活的藏族百姓根据海拔的高低,选择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分为纯农区、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纯牧区一般都生活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之间,每到藏历六-七月份,就是草原上的黄金时期,会举行盛大的赛马活动。

  1.西藏的那曲赛马节

  以赛马和比武的方式选拔领袖,在战争频发的远古年代屡见不鲜。古老的藏族史诗中就有一部叫《赛马称王》。藏族人民热爱马,认为马能够决定部族的命运,藏族聚居区自然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赛马节。在西藏,那曲赛马节的规模最为盛大。那曲赛马节是藏北草原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原本举办的日期不固定,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政府将时间固定在了每年的公历8月1日举行。8月的藏北风和日丽,碧空万里,漫山遍野都覆盖着鲜花绿草。

  节日前,藏北各地的牧民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带上青稞酒、酸奶等各类食品,以及绘有吉祥图案的各种夏帐,骑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比赛场不仅有赛马项目还有赛牦牛项目;不仅有骑手精彩高超的技能,还有牦牛背上忍俊不禁的身影。他们时而扬鞭策马疾驰狂奔,时而在狂奔的马背上弯腰拣拾放在地上的哈达,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为他们捏着一把汗。紧张激烈的赛马之后,有射箭、马术表演、举重、拔河、服饰表演和说唱格萨尔等活动,同时还举行大型的物资交易会。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当地政府要将它打造成那曲地区的民俗旅游品牌。

  2.甘南草原的“香浪”节

  “香浪”为藏语译音,意思是采薪。据传寺院的僧人在每年的六月要出寺院,去野外采伐柴火。由于路途艰难不能当天返回,就只能露宿在外数日。平日里在寺院念经拜佛的僧人们,很少有机会在外居住,趁此机会可以回趟家跟家人团聚,或在外面游山玩水。村民们也利用这大好的天气,扶老携幼地全家到野外,享受自然界的阳光、河流和各种馈赠,逐渐就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民间郊游活动。此时人们不失时机地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如:“插箭”、转山和煨桑。人们聚在一起总会有娱乐活动,能歌善舞的藏族百姓,此时在一起唱歌跳舞是不可缺少的,赛马、赛牦牛、大象拔河、摔跤和举重等项目,也深受老百姓喜爱。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郭佳]九月九日重阳节探源
下一条: ·[李松]节日的四重味道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喀毛措 东主才让]藏族女子成年礼”的仪式传播解读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东主才让 还科多杰]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解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