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建宪]故事类型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
——以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为例
  作者:陈建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10 | 点击数:10637
 

三、一个数据库的创制尝试

  为了克服中国洪水故事文本数量巨大而又形式多变难以把握的困难,笔者考虑到电脑强大的功能和数据库的普及,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研究出一种方法,运用电脑办公软件OFFICE中最常用的数据库ACCESS,对洪水故事进行既简明又能无限深入的描述。

  基本设想如下:任何一个故事类型,在其文本集合中都有常量和变量两种因素,所谓常量,就是只要属于这个类型就必须具有的情节元素,我们称其为不变母题。以洪水再殖故事为例,洪水、遗民和再殖,是这个故事类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就是不变母题。而什么原因导致洪水、洪水后的遗民是什么身份他们以什么方式再殖人类等,就是变量,也称作可变母题。我们只要将每篇异文中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输入数据库,就能按照研究的需要,从数据库中进行任意组合的检索,从取得的不同母题以及不同母题组合的数据,来对故事进行不同深度的描述。

  操作方式是:我们将洪水再殖型故事归纳为四句话:

  1.由于A原因,天神发洪水毁灭了人类;2.由于B原因C得到神的护佑或其他帮助,用D法在洪水中幸免于难;3.在神的护佑或帮助下,C通过E考验而结成家庭;4.C以F方式使人类得到再繁衍,这成为G事物的由来。

  上面四句话,每一句都是一个“情节段”,每个情节段皆由一系列母题构成,可称为一个“母题链”。四个母题链按基本上一致的顺序与叙事语法接续起来,就成为这个故事类型的“情节基干”。但是一个故事类型常有若干个变体,也就是“亚型”。

  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中最重要的可变母题有7个,即上面提到的A(洪水起因)、B(获救原因)、C(遗民)、D(避水方式)、E(难题求婚)、F(再殖方式)、G(事物解释)。每个可变母题的变化值,以该母题的代码加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如在“A”(洪水起因)中,有原始之水、天灾、天神相争、人神不和、过失降洪等变化值,就分别以A1、A2、A3、A4……来表示。如果在这一级变量中还有变化值,例如天灾,可以是洪水、地下水、地震、海啸等等,则仿照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的方式,在上一级代码之后,再以不同数字层累为:A21、A22、A23……这样,就形成了如下这个可以无限展开的主题词表:

  A.洪水起因

  A0.无

  A1.原始之水

  A2.天灾[A21.暴雨A22.地下水A23.地震.天崩地裂A24.大火A25.海啸A26.河水A29其他天灾]

  A3.天神相争

  A4.人神不和[A41.不敬神(不祭祀.不交税.破禁)A45.不好客A46.吃鱼A47.人类恶行(强暴.淫荡等)A48.雷神报复A49.其他]

  A5.过失降洪

  A6.动植物致洪(A61.树A62.鱼A63.螃蟹A64.青蛙……A69.其他)

  A9.其他起因

  B.获救原因

  B0.无

  B1.神谕与征兆[B11.神直接告诉B12.梦B13.鱼B14.童谣B15.臼生蛙B16.城门出血B17.石龟.石狮.石人眼红B18.动植物(龟、兔、鸟、牛等)B19.其他]

  B2.好心得报(B21.不食神物B22.好客.B23.救雷公B24.给石人、石狮、石龟、道士等送饭B25.救人、孝顺、善良等美德)

  B3.无意获得

  B4.偶然遭遇

  B5.自己的神奇本领

  B6.劳而无功(B61.耕地平复……B69.其他)

  B9.其他方式

  C.遗民

  C0.无

  C1.神(动植物)

  C2.乱伦血亲(C21.兄妹C22.姐弟C23.母子C24.父女C25.姑侄C26.兄弟C29.其他)

  C3.家庭(C31.一家人C32.以非乱伦方式再殖C33.夫妻)

  C4.非家庭关系(C41.一人C42.多人)

  C5.人与动物(C51.牛C52.鸟C53.狗C54.物种C59.其他)

  C9.其他

  D.避水

  D0.无

  D1.神(动物)救助[D11.神D12.龟.D13.石狮(狮).D14石人D15.鱼D19.其他]

  D2.植物(D21.瓜类D22.树D23.葫芦D29.其他)

  D3.家具(D31.木箱D32.木房子D33.木桶D34.木槽.木臼……D39.其他)

  D4.船类(D41.方舟D42.船D43.独木舟D44.木筏……D49.其他)

  D5.高处

  D6.皮袋、皮筏

  D7.鼓

  D9.其他

  E.难题求婚

  E0.无

  E1.神示(E11.滚磨、簸箕、竹块E12.扔针线E13.烧烟E14.绕山走、追、躲E15.动植物帮助E16.变化与异兆E17.血在水中融E18.砍竹E19.其他)

  E2.体力技能智慧(E21.农耕E22.渔猎E23.杀妖……E29.其他……)

  E9.其他

  F.再殖

  F0.无

  F1.神造(F11.造人F12.泥、灰造人F13.多次造人)

  F2.植物生人(F21.葫芦生人F22.树生人F23.茅草人F24.种地生人F25.瓜生人……F29.其他)

  F3.矿物生人(F31.捏泥人F39.其他)

  F4.动物生人(F41.生人F42.动物与人婚配……F49.其他)

  F5.妇女生殖(F51.畸形子、切碎F52.生子不会说话F53.正常生育F54.奇孕F59.其他)

  F6.撒血

  F7.天女生人(F71.生子不会说话F72.正常生育F73.畸形切碎F79.其他)

  F9.其他方式

  G.释源

  G0.无

  G1.人类由来(G11.多族一源G12.多姓一源G1 3.残疾人.汗泥……G19.其他)

  G2.人物由来(G21.不死之人、祖先由来G22.杰出的人……G29.其他)

  G3.地名由来

  G4.风物由来[G41.哭姊妹G42.结扇、红布遮面G43.宗教习俗(如庙会、祭祖)G44.动植物特点.G45.天象.G46.舞狮……G49.其他]

  G5.文化事象由来(G51.种子G52.火G59.其他)

  G9.其他

  按上述方法,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用这个代码系统将洪水再殖型故事中所有异文的所有变量都表达出来。不过我们目前的数据库,只是针对研究需要,将每篇异文中最重要的7个可变母题的变化值进行了标识。此外,对于每篇异文的相关背景,如国家、民族、地区、篇名、讲述者、记录者、翻译者、记录时间、出版项、文本形式等等,当然也做了著录。有了这个数据库,就能对中国洪水再殖型故事的文本数量及母题变化状态做出描述,这就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客观基础。

  分析民间故事类型中的不变母题与可变母题,是研究一个民间故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分析工作。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库,不管民间故事有多少篇异文,都可以借助电脑来处理它们,并通过各种统计和地理分布图,去发现异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民间故事传承与变异的内在规律。

  (本文刊载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李天赐]台湾少数民族神话中“人变动物”故事阐释
下一条: ·[陈泳超]从感生到帝系:中国古史神话的轴心转折
   相关链接
·[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刘韵鸥]明代戏曲与宝卷中“女转男身”母题的交融与演变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海力波]黄帝铸鼎飞升故事三神器母题与欧亚草原青铜文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