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兄弟型故事(AT503E)是广泛流传于各民族的一类民间故事,云南省境内少数民族民间两兄弟型故事主要分为兄害弟亚型、弟害兄亚型、兄弟和睦亚型和兄弟相争四个亚型,各类型故事反映出对应民族和地区传统家庭财产继承习惯法、家庭成员地位差异和家庭伦理观念等内容,以及其流行演变的轨迹。
关键词:两兄弟型故事;继承制;民间家庭生活
民间故事是民众创作并承传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的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两兄弟型故事(AT503E)是流传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故事类型之一,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就存在和流传着大量的两兄弟型故事,分布于苗族、佤族、景颇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阿昌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中,且呈现出独特的风貌。目前学者对于中国两兄弟型故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狗耕田”故事的研究,以及对于其故事型态的分析,而对于其比较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流传研究以及反映的民间家庭生活的研究却极少涉及。本文在中国两兄弟型故事类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叙事文学中的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在特定地域对其表现的空间进行扩张和延伸,分析其亚型、母题、流传,以及反映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家庭生活,从而探寻其云南少数民族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
一、云南少数民族两兄弟型故事的类型
郑土有先生曾对民间两兄弟型故事的文本作了详细的分类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在思想内容上多体现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勇敢、勤劳等优秀品质,批判小人物的懒惰、贪婪、邪恶这一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两兄弟型故事亦是如此。无论是在口头文学还是在书面文学中,它和创世、英雄等类型民间故事一样,成为覆盖多个民族的一个主题。据《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的资料,以及笔者的调查,在云南省内的苗族、佤族、景颇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两兄弟型故事在流传。由于故事流传范围较广,流传时间较长,因此产生了多种亚型。参考郑土有先生的分类,依据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兄害弟亚型、兄弟和睦亚型、弟害兄亚型和兄弟相争亚型四种主要亚型。
兄弟和睦亚型:这一亚型的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兄弟两人和睦相处,或原先不和睦相处的兄弟经过老人的教育变得和睦相处;兄弟两人勤劳能干,互相帮助,孝顺老人,最后都过上了好日子。这一亚型的故事主要有:孟连县佤族的《还奶汁》,澜沧县佤族的《有心计的老人》,沧源县佤族的《兄弟俩的遭遇》、《两兄弟卖爹》、《牛哥哥》,中甸县藏族的《弟兄情》,兰坪县普米族的《山神与猎神》等。
兄害弟亚型:故事的主要情节多为兄弟两人,哥哥懒惰贪婪,弟弟勤劳善良,通常还有一个和哥哥一样懒惰贪婪的嫂嫂;在分家产的过程中哥哥霸占了绝大多数的家产,弟弟通常只分得一样东西或什么也没有;由于弟弟的勤劳善良,以前帮助过老人或小动物,得到了神仙或动物的帮助,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哥哥妒忌弟弟的好日子,也效仿弟弟的办法来做,却受到了惩罚。这一亚型是两兄弟型故事中流传数量最多的亚型,如采录于丽江纳西族的《两兄弟分家》、《小木盒》,陇川县景颇族的《铠诺和锴干》、《金葫芦》,元阳县苗族的《者娘》,沧源县佤族的《坏心眼的哥哥》,西盟县佤族的《两兄弟》,红河县彝族的《阿古与阿赊》,福贡县傈僳族的《分牛分毯》,梁河县阿昌族的《梨树脚下抬银罐》,陇川阿昌族的《两兄弟》,大理白族的《蚕王》、《阿义与阿贵》,鹤庆县白族的《当归的传说》,红河哈尼族的《青蛙石》,泸水县傈僳族的《石人的传说》、《阿恩与阿负》,碧江傈僳族的《火烧腊门》、《两兄弟分家产》,贡山县怒族的《智斗妖魔夺金山》、《公鸡和宝磨》,德宏景颇族的《不明智的哥哥》、傣族的《“琵琶鬼”的来历》,勐海县布朗族的《人勤定有好日子过》,潞西德昂族的《漂亮的姑娘》,丽江摩梭族的《两兄弟的故事》等。
弟害兄亚型:这一亚型的故事情节与兄害弟亚型的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只不过勤劳善良的一方变成了哥哥,懒惰贪婪的一方变成了弟弟,开始受到弟弟欺凌的哥哥最后过上了好日子,而一开始是强势一方的弟弟最后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这一亚型的故事主要有:红河哈尼族的《阿佐和阿佑》,澜沧县拉祜族的《争吃鱼头的两哥弟》,梁河县阿昌族的《腊良和腊洪》,盈江县景颇族的《鼎腊干种牛》,陇川县阿昌族的《偷盗的下场》等。
兄弟相争亚型:这一亚型的故事在两兄弟型故事的四种亚型中流传数量最少,范围也最小。这一亚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兄弟两人自私贪婪,为了争夺家产或财宝而相互争夺,最后兄弟两人都落得两手空空,并受到了惩罚;或是二者不涉及任何实质利益关系的单纯争论。这一亚型的故事主要有红河县哈尼族的《金蚌》、西盟县佤族的《曼蹬和曼栱》(野生植物拟人化)等。
民间文学在传承中,存在着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主要是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以及依靠民间故事传承人发挥作用等规律和特点,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两兄弟型故事的传承同样如此。其流传主要靠口口相传,这是由民间文学本身特性决定的。许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少量拥有文字的流传民族,也因为掌握文字的人有限而未能书面传承,只能是依靠后来的收集整理。
云南少数民族流传的两兄弟型故事中,虽然流传民族不同,故事群体也具有多样化特点,但通过比较,还是与汉族的两兄弟型故事有很多相同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呈现出类型化特点,以及表现出共同的母题。其中,兄害弟型故事所占比例最大,就其情节类型来看,主要有“狗耕田”故事类型。这类型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家庭兄弟之间为家产而引起的矛盾,在两兄弟型故事占的比例大。还有“太阳山”类型、“神仙赠宝”类型、“合用物”类型等,以及不同类型情节单元分化重组而成的难以划分类型的故事,其中最为常见仍然是“狗耕田”故事和其它故事的融合,例如摩梭人的《两兄弟的故事》等。
云南少数民族两兄弟型故事的核心母题仍然是惩恶扬善,兄弟的友爱和睦是故事传达出来的要求和愿景。当然,其中还包含着“季子胜利”母题、“变异”母题、“兄弟分居”母题等,以及复合母题。相同情节的异文,在不同的民族、生活区域中这些异文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母题,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风貌。当然,就云南少数民族总体而言,与汉族相比,其两兄弟型故事的“兄弟分居”的母题尤其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众所周知,儒家文化宣扬和倡导兄弟和睦,兄弟在特定的伦理框架下共居,是儒家强调的美德和规范,甚至有特定的法律规定对兄弟和睦共居的家庭进行褒扬,这对于维护家庭及家族的结构和伦理的稳定非常重要。因此汉族的民间故事中对于兄弟互相扶持的情节非常多,而云南少数民族故事中,兄弟分家成为一种非常自然和现实的事情,许多民族有着约定俗成的家庭财产分配的模式。因此,云南少数民族两兄弟型故事的“兄弟分居”母题表现出了和汉族儒家思想下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生活伦理,值得我们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