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种路径:“热阐释”化解“遗产之痛”
已有研究表明,作为传统的发明,二战以后开始的文化遗产化运动,其实质是一种“制造意义的文化生产过程,包括激发观众的记忆,建构其身份认同和地方感等”[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遗产化的进程以及印第安人对于这一过程的抗争,反映出遗产化运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即作为自上而下的运动,文化遗产化运动的发生以及在此基础上权威属性的建构,在强化了遗产权威属性的真实感和合法性的同时,亦排除了对其他弱势的少数族群对遗产阐释包容和反思的可能。
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源自于全球化对多元文化的破坏。这也意味着遗产本身承载的是弱势的少数族群遭遇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全球化之痛,故而才有研究其视为“遗产之痛”(Heritage that Hurts)[注]。在文化遗产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建构,更需要承认包括少数族群在内的多元主体的地位,正视“遗产之痛”。实现对弱势的、边缘群体的情感性诉求的回应,在此基础上检讨既有的发展秩序与逻辑,才能实现遗产保护的初衷。
“热阐释”(Hot Interpretation)概念为处理诸如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之类承载着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伤心的遗产”提供了可能。在遗产批评理论的建构中,乌泽尔和罗伊·巴兰坦教授提出了热阐释的概念。他们认为,遗产负载的价值与个人价值观、信仰、利益和记忆等个人情感因素直接相关,遗产阐释的功能是制造衔接和使我们觉悟。进而,需要在遗产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强调一种“热阐释”的视角,即“热阐释是一种意识到需要情感成分并将其注入研究主题的诠释”[注]。热阐释涉及的遗产包括战场遗址、城堡、监狱,以及社会、政治抗议以及公民权利抗争的地点,与奴隶制或强制搬迁有关的场所以及暴行的地点。这些地点“激发了一定程度的情绪激发,需要在提出的解释中予以认可和处理”。[注]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热阐释”的概念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一概念强调了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对被权力所遮蔽的弱势的、边缘群体声音与话语的关注;另一方面,在转型正义的语境下,这一概念亦是从人类文明发展高度上对包括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在内的全球化进程中罪恶的正面承认。更为重要的是,热阐释代表着一种更为合理的遗产观。遗产表达的不仅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共识,遗产身份的确立及其保护措施的建立,更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自我批判和对未来发展的指引。
“热阐释”概念的提出为遗产的建构与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遗产权威属性的建构过程中,需要一种建立在对弱势族群个体性关照基础上的“多重声部”的表达机制,包容、涵盖对遗产价值属性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认知。这种建立在个体性和情感性基础上的多重声部的表达机制,将充满着情感温度的“热阐释”融入其中,让多重参与者的体验还原遗产本身的意义,必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考虑遗产建构的全面性与主体性,强化遗产的批判属性,为更为合理的意义与秩序建构成为可能。
包括公民阵线联盟在内的多个印第安政治组织正在努力将“热阐释”融入到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遗产化运动中来。印第安少数族群发展协会以城市空间内举行集会的方式,向围观的民众讲述印第安人文明悠久历史以及他们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城市发展中的付出。在他们的努力下,城市西部拉·梅塞教堂上,布置了大量的对于印第安人遭受歧视的历史文献资料,试图促使人们反思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当然,在有着强大的威权传统的墨西哥,这些公民社会组织孤立自身的行动,并不具备广泛性的效应。作为遗产化的主体,只有官方对于少数族群的“热阐释”的真正接纳与认同,才会具有持久的、示范性的效应,进而使得遗产化运动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属性和意义生成的可能。
结语:遗产的危机与未来的可能
毫无疑问,指向过去的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为人类在当下的安身立命和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对于遗产属性的认知和定位实际上回答的是我们如何理解过去,进而认知自我和朝向未来发展的过程。然而,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城市遗产化的过程以及印第安人对遗产化的反抗,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当前遗产意义与权威属性建构中包容性和反思性的缺失。以致在相当程度上无视遗产自身承载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历史,无法将弱势的、少数族群的印第安人对遗产的遭遇融入其中,由此使得遗产建构成为对过去遗忘的过程。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遗产化进程必然得不到民众的认可,造成遗产权威属性的下降与传统的衰落。这不仅是遗产发展自身的危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
过去的记忆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对过去记忆纵深性理解的是社会进步发展深刻性的基础。若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遗产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那么需要的是对于遗产记忆丰富性与深刻性的彻底认同。这种深刻性不仅包括纵向层次上对于遗产历史过程的梳理,更包括在横向层次上承认多元主体尤其是弱势、少数群体对遗产属性的认知,勇敢承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谬误。就此而言,“热阐释”的视角包容、承认弱势群体的情感认同,对于正确认知遗产的属性,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亦有助益。事实上,这不仅是对遗产保护意义的探寻,也正是遗产权威属性形成的来源。
(本文发表于《文化遗产》2018年第5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