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张青仁]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
  作者:张青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22 | 点击数:8617
 

  二、从历史古迹到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的遗产化进程

  由于地处高地,交通不便,加之谷地可供拓展的面积非常有限。1892年,恰帕斯州州府从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搬迁到了平原地带的图斯特拉古铁雷斯(Tuxtla Gutiérrez)[注]。首府的搬迁使得原本就缺少支柱产业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陷入了更为落后的境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对落后,使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殖民时代遗留的建筑群,也为城市后续的遗产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经过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的泛美公路的修通,改变了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交通不便的状况,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靠高速公路,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商贸物流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进而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注]20世纪70年代后,以乡村为目的地的旅游业开始在墨西哥中产阶级中兴起。[注]拥有大量殖民时代文化遗存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目的地。生活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城外印第安人,更被视为传统的象征而备受中产阶级的青睐。

  伴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占地面积2.88平方千米,包括246个街区,有着500多栋殖民时代建筑遗迹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的文化价值也逐渐为官方认可。1974年,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被墨西哥政府命名为历史古迹,1980年12月4日,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被墨西哥政府命名为国家文化遗产。1986年,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中心城区被划为历史文化街区。2001年,墨西哥国家旅游局启动了魔幻之城(Pueblos Mágicos)计划,推广国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于2003年入选。2006年开始,以绿色生态党(Partido Verde Ecologista de México)为代表的政党致力于将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注]。然而,在经历数次申请后,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并没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是在2014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名录,成为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以表彰其在推广印第安族群民间艺术,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贡献。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圣克里斯托瓦德拉卡萨斯经历一个持续不断的“遗产化”进程。然而,无论是历史古迹、国家文化遗产、魔幻之城,还是政府致力推动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行动,墨西哥政府对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遗产化进程的推动有着更为复杂的诉求。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形成了墨西哥包括白人、印第安人、混血的梅斯蒂索族群在内的多元族群。虽然在生物学层面上实现了人种的融合,但文化层面上仍然缺少统一的认同建构,尤其是在墨西哥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之后,迫切的需要建立统一的认同体系。因此,文化遗产在国家认同建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墨西哥学者科尔德罗认为,“文化遗产,特别是史前文化遗产,是墨西哥国家机构和公民社会进行文化沟通的载体。代表着公共记忆的文物古迹从时间与空间上代表着民族国家。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国家下放一部分对文物古迹的主权干预,但同时又要保持同胞的忠诚与爱国热情的时候,这些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注]基于这一诉求,殖民时代遗留至今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成为国家认同的理想来源。20世纪80年代末,墨西哥政府开始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在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传统性的命名无疑也是赋予其权威属性,产生经济效益的最好路径。因此,墨西哥旅游局致力打造于“魔幻之城”计划,当地政府更是希望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提升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在全球知名度。虽然最终没能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手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称号的赋予也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诉求。然而,纵观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遗产化的进程,可以看出,除了成为文化多样性的代表外,印第安人始终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袁剑]中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现状及特质
下一条: ·[沃尔迪玛·哈福斯坦]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
   相关链接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