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宪昭]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视角
  作者:王宪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08 | 点击数:7941
 

      内容提要:《民族文学研究》自1983年创刊至2013年30年来,刊发的339篇神话研究文章成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的一个缩影。这些成果涉及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众多领域,应用了众多神话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理论成果。在今后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应总结经验与不足,在开拓视野与方法创新中寻求新发展。

      关键词: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神话;学术史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萌芽于近代,而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则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的族体识别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的建立而日趋成熟的。《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国内唯一民族文学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本文以该刊1983年创刊至2013年30年来的神话研究成果为例, 对30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研究历程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梳理。

      一、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的梳理

      “少数民族神话” 存在的语境是 “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是中国文学史上学者共知却存在争议的概念,一般认为从作品作者的民族归属 界定出不同民族的文学。那么, “少数民族神话” 作为非作家创作的口头文学,其界定则主要从神话的讲述人的民族身份划定该神话的民族归属。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在当代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一令人欣慰的事实可以从 《民族文学研究》(1983—2013)创刊30年来发表的成果得以体现。据初步统计,30年来该刊印发的137期共发表文章(含书评、专题会议介绍等)3189篇,涉及神话研究的文章有339篇,其中标题含有 “神话”的文章167篇;题目中不含 “神话”关键词但内容主体涉及神话研究的文章172篇。神话类文章中以少数民族神话为研究对象的篇目281 篇, 占神话类总发稿数量的82.9%,占期刊总发稿量的8.8%。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已成为民族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重地,在推动民族文学整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阶段性成果数量分布

      为了清晰地观察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发展轨迹,我们暂且将民族神话研究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进入21世纪后三个时间阶段。从神话研究学术史的发展规律而言,任何学术理论或成果很难有严格的时间 界限,这里只是为了观察问题的方便和表述形式需要而划分出的虚拟时段。通过这三个时间段的整体观察,可对相应成果类型的产出进行阶段性考量或评价,并从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神话研究学术史理念。各阶段发表的文章数量及相关数据如下表:

      (二)三个时间阶段性神话研究基本情况

      对照上表中神话研究作品数量统计,结合不同阶段发表作品的内容,对《民族文学研究》三个时段的基本情况梳理如下:

      (1)20世纪80年代(1984—1989)

      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问题集中在对少数民族神话的产生、发展、特征与性质、地位、价值等方面的探讨上,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神话学研究的影子,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勃兴。期间刊发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如(芬兰)劳里·杭柯著,朝戈金翻译的《神话界定问题》(1988.06)一文认为, 神话包含了从愚蠢的、幻想的甚至虚假的含义, 到绝对的真实和神圣的记事,并强调“神话”术语在通常使用中带有情感寓意。潜明兹发表的《从创世史诗探神话的起源》(1984.04)和《再探神话的起源》(1985.03)两篇论文,倡导了神话起源于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神话发生论。陶立璠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体系和分类》(1984.02)一文中,根据原有的文献资料和近年来发掘的大量神话对全国各少数民族神话进行了初步归纳和类型划分,为神话研究的 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朱宜初在《试论神话的发展、演变和 “消 失”》(1984.01)一文中认为,神话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依附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也是引起神话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原因。在少数民族神话的特征研究方面,孟慧英在《神话的原始艺术特点——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1989.05)一文中认为,神话是原始社会集体的幻想产物,也是人们的原始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是一种混融了艺术、哲学、文学、历史、科学、宗教、政治思想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始科学;谢继胜的《藏族神话的分类、特征及其演变》(1989.05)以特定民族的神话为例探讨了神话的基本特征。在探索少数民族神话地位和意义方面, 谷德明在《论少数民族神话的历史地位》(1984.02)一文中提出,少数民族神话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呼吁学术界重视和加强对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这一阶段虽然与此后的两个阶段相比,时间相对较短,但关于神话研究的作品发表数量却占有较高比例,反映出学术界对少数民族神话的极大兴趣和热切关注。

      (2)20世纪90年代(1990—1999)

      此期与前期少数民族神话的研究成果相比,除原有的基础性研究之外, 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以母题研究方法为例,在30年间全部刊发的11篇有关母题的论文中此期占8篇。其中最早一篇为1992年郎樱发表的《玛纳斯形象的古老文化内涵——英雄嗜血、好色、酣睡、死而复生母题研究》(1992.02),此后诸如慧音的《萨满医疗母题浅析》(1994.04)、陈作宏的《突厥语民族神鹰母题的文化特色》(1994.04)、穆塔里甫的《论哈萨克史诗中的女妖母题——兼谈民间文化中的妖女》(1995.01)、苑利的《“白马”“白鸡”现瑞与 “金马碧鸡” 之谜——韩半岛新罗神话与中国白族神话现瑞母题的比较研究》(1996.04)、木塔里甫、吾云的《史诗中的神树母题》(1997.02)、吴晓东的《论幻化母题与图腾崇拜的起源》(1997.04)、万建中的《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1999.03) 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在神话研究过程中从作品基本元素“母题”入手进行文本解构,不仅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也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神 话比较更为方便直接。此外,少数民族神话比较研究进一步形成热点,具体情形参见下文 “比较研究方法” 中相关评介。在神话的内容研究、形式以及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向纵深继续发展。

      (3)21世纪以来(2000—2013)

      本阶段的14年中,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进一步向多角度多层面拓展。特别是此期有不少作品反映出对神话的深层次探索,并展现出神话理论观点方面的争鸣。如未名的《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2002.03),以洪水神话分析为例,不仅涉及形式分析与象征分析的理论方法,而且综合运用了现代民间文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母题” “功能” “类型” “原型” 等解析工具,发掘出特定的神话的内涵和本质。杨利慧的《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对神话界定的反思》(2006.03)一文则认为, 把 “神圣性” 作为神话的一般特质不会有助于神话的研究和神话学的建设,打破 “神圣性” 的限制,既有助于解决古典神话研究中名实不符的矛盾,也有益于研究者突破古代与现代、神圣与世俗、本真与虚假等的壁垒。王倩发表的《人类学给神话学的变革——谈神 圣仪式的发现如何改变文学式神话研究》(2009.03)以及《作为图像的神话——兼论神话的范畴》(2011.02) 两篇文章,认为19世纪末语言学派对神话文学式的阐释陷入困境,人类学将神话与仪式并置的解读模式引发了神话观念的嬗变,提出神话研究经历的文化转 向与图像转向,探究了口传神话、仪式神话、图像神话与文本神话四种形态的相互关系。叶舒宪的《台湾矮黑人祭——探 寻海岛神话历史的开端》(2012.01),依据文学中发现历史的认识原则, 试图从神话和仪式的背后复原出失落的历史信息,证明矮黑人事迹并非虚构,将神话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真实传统纳入人类文化学研究的视野。李猛的《生态批评视野下贵州少数民族洪水神话浅析》(2013.01), 利用生态批评对贵州少数民族洪水神话进行解析,对深陷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现代工业文明进行反思,重 审人类“进步”与“落后”、“发达”与“贫瘠”的评价体系及价值取向。其他如孙正国的《建构神话学方法论体系的可贵探索——〈神话解读〉浅评》(2002.04),从方法论角度探索建构本体意义的神话学体系, 提倡将母题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神话研究方法相照应,实现神话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上述结论只是对不同时间阶段相对的笼统的概括,无论是少数民族神话的 研究对象、内容与形式、方法都会有众多交叉,任何知识或理论的阐释与形成也不会是以时间为维度的线性发展。我们在此描述这样一个大致的神话研究轨迹,目的是让大家对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史有一个宏观方面的把握。毫无疑问,《民族文学研究》作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平台和依托,在很大程度上 “及时、全面地反映了学科的发展状况,为组织学术队伍,培养各民族的学者,加强学术界的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下一条: ·砥砺前行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