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佛陀降生神话图像初创于古印度,一开始是没有佛陀形象的图像体系,最早有佛陀形象出现的犍陀罗艺术图像代表其典型原初形态。随着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在西域和汉地发展兴盛,现存佛传图像主要集中于中国。中国的佛传图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时间上,从魏晋南北朝绵延至明清时期,体现出以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亦反映出大乘佛教的发展对佛教各方面的影响。空间上,从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等,几乎遍布于佛教兴盛的各个地域。可以说,佛陀降生神话图像见证了佛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历程。
关键词:佛传;佛陀;佛陀降生神话;丝绸之路;
作者简介:伊家慧,南京大学哲学系文化哲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文化、佛教神话、佛教图像。
一、五台山繁峙岩山寺佛传故事画中的佛陀降生神话图像
岩山寺,又名岩上寺、灵岩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其始建于金代正隆三年(1158),元、明、清三代都有过修葺。现存南殿文殊殿、东配殿三佛殿、西配殿地藏殿等,其中文殊殿西壁绘有佛传故事画,讲述了佛陀降生、修行、成道等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情节,穿插于一整幅画中,画旁另有榜题。[1]
榜题中有:“此是护明菩萨/夜半托生之处”;“摩耶夫人攀无/忧树降太子处”;“周行七步□界/称吾独尊之处”;“地神□金盆九/龙吐水沐浴处”;“此是吉祥生五/百童男童女处”;“此是种种吉祥/牛生□□之处”;“此是吉祥诸生/五百白兔□□”;“此是这种种吉/祥□□□□□”[1]等对佛陀降生神话故事情节的描述,虽然有部分内容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楚,但是从现存若干字迹中仍可以看出图像的叙事内容为菩萨夜晚托生在释迦家族,摩耶夫人随即怀孕生子,初生太子七步宣言并进行九龙灌顶,降生后发生诸多瑞应。
岩山寺的“夜半托生”图(如图1)[1]中可见菩萨乘白象降临人间,托生释迦家族。为讲述佛陀降生之“摩耶降生”图(如图2)[1]中则可见摩耶夫人在游园时扶着树枝生育太子,图中虽然没有初生太子形象的出现,但是通过游园、攀树枝等情景和动作以及榜题也可以判断出其中内容。壁画中亦有几幅“降生后瑞应”图,寓意佛陀降生的神圣性和影响力。[1]
图1岩山寺壁画之夜半托生
图2岩山寺壁画之摩耶降生
从图中直观地就可以看到,虽然是发生在印度的故事,但是在人物外表和衣着方面已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就像是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故事一般,这就反映出佛传故事画在中国生根发芽后所产生的本土化嬗变。可以说,岩山寺的佛传故事画既具有时代特色,又是佛传图像自诞生以来多年传承的结果,更反映出佛教在丝绸之路上从印度经西域到中土的传播过程。具体而言,其究竟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又如何使得诞生在金代的岩山寺壁画有了如此风貌?下面将试图通过历史学和宗教学的考察给出答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