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
  作者:王霄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26 | 点击数:10359
 

  二、海外藏民俗文献与文物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上述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不仅分散于全球各地,而且数量巨大,相关的寻访和整理研究工作绝不可能在几年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作为第一阶段的研究,本课题将以德国、瑞士、奥地利、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含梵蒂冈)、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大型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具有悠久汉学研究传统的著名大学图书馆为主,对其中所收藏的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展开摸底调查,编写相关目录,搭建数据库框架,同时针对一些富有特色的资料类型开展专题研究。之所以选择这12个国家作为寻访地,主要因为:(1)相关资料在这些国家收藏相对比较集中,部分已得到收藏机构本身的整理和编目,有的资料已在网上公布;(2)这些国家在收藏文物和文献方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且公共服务意识较强,有利于我们同收藏机构开展合作;(3)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这些国家的情况比较熟悉,课题组的构成在知识背景和工作语言上都可以覆盖所有这12个国家。

  所谓“珍稀”,首先指的是其历史年代相对久远。本课题主要关注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相关资料,1949年以后的文物与文献或论著一般不予收入。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出于对一批藏品的完整性或一类资料在时间上的连贯性的照顾,也可以考虑收入一部分明清以前和1949年之后的文献与文物资料。其次,整理研究当以规模较大且较有系统性的藏品为重点。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建设数据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这些收藏来研究欧美人的民俗文物与文献收藏理念,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西方学术观念。第三,所收资料应在国内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海外收集回来的文献与文物资料,最好能与国内的现有资料形成互证互补关系,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我国现存的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源,而且也能为历史学、文献学、文物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同时,通过对这些文献和文物的搜集史、流通史和收藏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归纳总结外国学者在资料搜集、归类、使用方面的经验。这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相关领域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具有参考价值,而且也能生发出一些中外文化及学术思想比较的话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资料本身由于主题分散、不成体系等原因,其学术价值并非一目了然,需要研究者找到合适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用心去发掘出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从本土的立场反观西方世界和海外人类学对于中国民俗文物与文献的关注和收藏,及其对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描述,是本课题最为重要的研究视角。无论是欧美传教士、探险家、人类学家所做的大量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研究著作,以及他们当年所搜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图片、录音和影像,还是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后来从各种渠道收购入库的中国民俗文物与文献,都渗透着他们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和看法。从中不仅可以发现西方学者把民俗文化看成是国民性和民族性之表征的学术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俗学的学科特点与学术定位,而且通过追踪部分藏品的流通史,可以研究中西民间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发现文化误读与各种偏见产生的原因,以丰富和发展人类学有关“他者”立场以及民族志方法的相关理论。

  研究路径包括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二者可以混合、交叉使用。前者主要用于资料搜集过程中的数目统计、测量、数据化处理以及基于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和比较等。后者用于对民俗文献和文物在国外机构的收藏历史与现状、收藏者及当地人对这些文献与文物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反映在相关收藏与研究中的中外学术理念及方法的比较、国外有关中国的民族志/民俗志的内容及其作者的研究等等。

  具体而言,可以应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学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目录学、版本学方法及现代的电子数据采集和处理等。(2)文物藏品调查法,包括登录藏品名称、编目/号、文物鉴定、采集影像资料和电子信息等工作方法。(3)文化研究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比较及话语分析方法。历时性比较的目的在于考察事物的历史变迁,例如将海外收藏的明清以来的民俗文献与文物藏品与今天仍然活态存在的民俗文献及物品进行比较,以观其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共时性比较则是国别和区域之间的比较,例如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民族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国家对于这类藏品的处置方式和研究视角的比较等。话语分析方法原本产生于语言学,但近年来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研究中,对于民族志/民俗志的方法论研究以及相关的文本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话语方式往往决定了民俗志/民族志/遗产书写的意义建构方向,所以反过来讲,通过研究这些文本的话语,也能从中窥见书写者的民俗观、民族观、遗产观与文化观。例如吴宗杰教授曾通过对中西遗产书写中的话语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的遗产话语及其意义建构方式,其视角和方法都值得借鉴。(4)人类学/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法与民族志/民俗志方法,主要用于回访研究,即在追溯外国学者在华经历的基础上,回到他们曾作考察并搜集资料的当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内容既包括对于他们当时的活动轨迹的寻访,也包括对其所研究内容在当地的变迁情况的了解。(5)基于电子数据库的各种研究方法,如SPSS统计分析法、LDA分析模式等。SPSS统计分析法目前在经济学、旅游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传媒学、语言学等学科中都已有应用,不过在以强调质性研究为主的人类学和民俗学界尚比较少见。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质性研究也有必要以量化研究作为补充,特别是在对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分析方面,必须依赖相关的统计软件。但由于少有先行研究,研究者需要在具体的案例中寻找有效的结合途径与解决方案,以达到方法论的创新。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是一种以德国数学家Dirichlet命名的算法,被译为“潜在狄利克雷分布”。美国民俗学家曾使用这种算法,通过分析源自《美国民俗学刊》《西部民俗》《民俗研究》三份期刊历经125年的6000多篇文章中的词汇出现频率,“运用主题建模形式”,去理解民俗学领域中的主题转变及范式兴衰。他们通过这种量化分析方法,证实了民俗学学科中著名的“转向表演研究”现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李向振]劳作模式:民俗学关注村落生活的新视角
下一条: ·[赵世瑜]民间文献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孙芳]展览语境下的民俗文物价值阐释与传播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刘国庄]梅山民俗文物收藏及其现状研究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王霄冰]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郑艳]京津竹枝词的发展历史及其文本性质研究
·《文化遗产》刊发“日本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专题·“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成功举办
·[李文宁]《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沈阳故宫推出“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
·[袁学骏]河北民俗文物收藏和民俗博物场馆建设·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
·[李彩萍]试析民俗文物与民俗博物馆的功能·[万建中]民俗文献研究的前沿眼光——读张勃专著《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