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田兆元]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8 | 点击数:5736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已大大提升,对于神话作为文化源头的地位的认识也提高了。中国神话中的抗争精神被张扬出来,这改变了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中庸平和的印象,凸显了中国文化生机勃勃的形象。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上图为明代蒋应镐绘制的《山海经(图绘全像)》。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已大大提升,对于神话作为文化源头的地位的认识也提高了。中国神话中的抗争精神被张扬出来,这改变了世人对于中国文化中庸平和的印象,凸显了中国文化生机勃勃的形象。

      毛泽东树立了中国神话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

      在中共党内,对于中国神话中英雄主义的崇尚是从毛泽东开始的。早在1931年,他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就写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自己加了一个注释,列出来《淮南子·天文训》《国语·周语》和《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中关于共工的神话故事,三种叙事,价值观不同,他说:“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毛泽东的词句是对抗争者的颂扬,是峥嵘岁月中的理想主义情怀,树立了革命有理、抗争必胜的信心。他的其他不少诗篇也充满了神话意象,如尧舜神话、月神嫦娥神话、白云黄鹤神话、龟蛇二将神话、巫山神女神话、瘟神神话、湘妃神话、西游神话等。在一定程度上,毛泽东诗词的感染力与其中厚重的神话意象是联系在一起的。

      毛泽东弘扬神话精神的代表作,就是对愚公移山神话的诠释和解读。他在抗大讲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希望大家明白抗战是持久战,要学习愚公,子子孙孙打下去。在中共七大等多个场合,他都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愚公移山》这篇讲话中,他不仅以通俗的语言重述了愚公移山的神话,并且将愚公移山的故事与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现实事业结合在一起。愚公移山故事出自魏晋时期的《列子》,在历史上的影响十分有限,传播面是比较窄的,民间主要流传在河南、山西等地,没有构成全国性影响。今天愚公移山有这样大的影响力,与《愚公移山》一文有关。毛泽东创造性地弘扬愚公移山神话的抗争精神与英雄主义精神,树立了一个中国神话文化遗产传承的典范。

      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具有独特价值

      在过去的神话研究中,总是存在着误区,认为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差一大截,认为中国神话是残篇断简,而希腊神话长篇大论。这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神话低人一等,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多数人看到的希腊神话,是十九世纪德国诗人施瓦布的改写创作本,那正是中国的晚清时期。所以那些故事,很难说就是希腊神话的本来面目。而中国的神话研究,对于两千年前的故事,都不以为然,甚至认为那不是正宗的神话。研究者对于千年前的文献,如《汉武故事》《搜神记》《列仙传》中那些完整的描述,都不敢当作神话材料,担心那不是原始神话,事实上那是货真价实的神话。而在施瓦布前几百年的明代,中国作家周游的《开辟演义》,要算故事完整、情节波澜起伏的神话读本了。如果以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来比照,《西游记》《封神演义》那样波澜壮阔的故事,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神话作品。所以,今天如何看待神话的文本,是需要观念变革的,是需要公平和理性的态度的。已经有很多人怀疑希腊神话的真实性,认为那是近代的伪造,因为考古中很少发现那些神话的遗存;而中国神话有大量的史前文物,在汉代更有系统的文物遗存,甲骨文、金文都有相关语言文字叙事。因此,我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古代长篇巨制的神话叙事很多,关键是我们选择哪些作为主导型神话叙事文本来传承传播的问题。

      同样是关于火的神话,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神话总是被认为比燧人氏钻木取火神话的地位高。可是,钻燧起火,或者钻木取火是一项科学发明呢!与盗火相比,不要说高低,至少是具有同等意义的。与希腊神话一比,就会发现中国神话的独特价值。大禹治水神话的那种奉献公众的牺牲精神,那种建立九州文化格局的开拓精神,那种治理水患的科学意识,都是崇高的,是中国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这是中国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

      神话不单纯是原始社会的特产,更是人类理想主义的作品,标识着现代人的精神路径,现代中国人至今还在为实现两千年前嫦娥奔月的神话而奋斗。中国神话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与现代性契合度很高。比如,今天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就是中国的神话人物之所以成为神话的原因之一。伏羲发明舟船,黄帝发明车辆,女娲发明笙簧,他们都是圣人神人,所以中国古人把工匠称为“圣人之作”。中国神话不仅赞扬工匠,许多记录神话故事的作品,本身也是杰出工匠精神的体现。

      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这是中国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但同时,中国神话也具有包容谦让、共赢共荣的精神。把中国神话的主体精神片面解读为“抗争”,容易引起世界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与中国文化的误解。

      中国文化是多元的,面对山岳,除了抗争,也有敬畏、崇拜。中华民族的祖先,其业绩多与山岳有关,比如关于黄帝,《史记》这样记载: 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的盟会,这次盟会就发生在山上。山岳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是朝拜之地。二十世纪前期,愚公移山故事的弘扬富有时代感,而二十世纪后期,愚公移山故事讲述改造自然,就有陷入单一化之嫌,没有理解中国山岳神话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今天我们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应该回到坚韧不拔的品格传承上来,回到传承不畏强暴,挺直民族脊梁的气概方面来。

      中国神话是中国优秀民主传统的呈现

      尧舜禹禅让的神话故事,强调公正,选贤授能,而不是把公权力当作私产,呈现出浓厚的民主氛围。这也是中国精神中被遮蔽的部分:民主传统。此外,舜是一个孝子,很多的情况下,他是一个逆来顺受者。舜的母亲早亡,父亲娶来后母,生下弟弟,其父、其后母、其弟合起来虐待他,谋划着伤害他,可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他对于父亲和后母的孝敬,改变不了他对于弟弟的爱。他后来成为中国圣人的代表,也是“二十四孝”故事的第一个:孝感天地。神灵伸手救助舜,大象来帮助他耕地,禽鸟飞来帮他除草。这样的神话,体现出天地对于孝行的赞许。舜的家人后来都被感动了,其弟参与了舜的农耕活动,一家人成了孝悌的典范。所以说中国精神中柔顺与坚韧的一面,同样是非常迷人的。

      尧去世后,舜料理了丧事,并没有急着去接班掌权,而是退避三舍,让尧的孩子丹朱去执政。但是老百姓办事都去找舜,不找丹朱。这样丹朱也感觉自己不适合掌管联盟大权,便到南方开拓,成为南方很多族群的祖先。丹朱的逊让是值得赞美的,逊让也是一种开拓,没有逊让,丹朱就不会成为南方的开拓者。帝尧的让,帝舜的让,丹朱的让,成了一种高贵的中国精神,中国人面对权与利的时候,不是无原则地争夺,而是充满敬畏,让贤者担当。吴地古老神话传说中的开拓者吴太伯,没有留在西部老家,而是将王位让给弟弟,开辟了东南的大好河山。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用朴素的话语讲述出的博大的神话情怀。

      中国神话以博大拥抱世界,以文明与文德应对四方

      “礼让”是儒家重要的行为传统之一,温良恭俭让,没有一样不是和谐亲善的。今天,“礼让”也成为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之一,比如交通中“礼让三先”。而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人为了钱财,做出罔顾廉耻与亲情的举动,表达不当的言论,这一切都是自我至上、钱财至上带来的社会不和谐。在家庭生活中,传承帝舜神话故事中的和谐精神,对于建设社会的基础细胞——家庭,稳定社会根基,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在重述神话时,一方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精神,另一方面也要在神话传述中开创新的时代精神。为此我们需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神话进行一次系统整理,体现出中国神话精神的统一性与多元性,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相适应,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承的节奏相适应。中国神话有抗争,也有礼让;有拒斥,也有包容。中国神话以自己的博大拥抱世界,以自己的文明与文德应对四方。

  文章来源:人民网·文史·学者客厅 2017年08月08日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闫咚婉 魏晓虹]论地方传说生长的内部机制
下一条: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