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兆均]多重叙事下的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与地方社会
——基于湘黔桂界邻地区飞山神杨再思传说研究
  作者:罗兆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2 | 点击数:7324
 

  早期叙事侧重于飞山神杨再思神性方面的灵应,讲述群体藩镇割据的动乱时代背景及其地方管理的现实需求。而当下则侧重于其作为“历史人物”对侗苗族群的历史贡献,也正如被视为总庙的靖州飞山庙[13]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复修时,作为地方精英人物代表的总负责人储世松老人在《复修飞山庙碑记》中强调飞山庙为民族纪念场所而非宗教庙宇,在与笔者的多次聊天中,其也强调飞山神杨再思的历史人物性、民族英雄性。[14]这一叙事的时代背景则是改革开放下的经济发展需求,官方旅游经济发展的理念被唤醒,开发飞山自然景观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被提上日程。但邓敏文所言:飞山就其自然景观而言,虽有其独特之处,但与张家界等名山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15]地方政府也意识到只是一座山并不能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必须从地处苗侗的人文环境出发挖掘历史文化,特别是侗苗族群历史记忆中的“飞山蛮”文化,而飞山神杨再思文化就是“飞山蛮”文化的核心代表。

二、民众讲述:变迁下的生命财产护佑灵神

  有关飞山神杨再思民众口承传说丰富多彩,以靖州为核心,遍布湘黔桂界邻各侗乡苗寨。传说主题则集中于飞山神灵应之下对该区域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护佑。靖州飞山庙中日常值守的老人有四十余人,年龄介于60至90岁之间,他们既是虔诚信徒又是祭祀飞山神的主要组织者。庙中每年的飞山神诞辰与忌日仪式都会准备马粮与草鞋,其中马粮用稻草斩碎再加上大豆等,而草鞋则用稻草编制比普通草鞋长了一倍。该行动叙事主要基于民众历史记忆下的历代口承传说,飞山神杨再思因于宋时期有千军万马保护了该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成神后仍然护佑民众,因此需要为其将士及战马焚烧祭品。焚烧草鞋、马粮也成为了靖州飞山地区重要的仪式行为,这与宋初该区域飞山蛮的族群传说有着紧密关系。而有关飞山神灵应传说的进一步讲述则涉及护佑民众逃离太平天国运动战祸、抗击土匪、军阀、日本侵略等。长期值守靖州飞山庙的石昌梅等老人称:当我还小的时候,我母亲告诉我,很久以前,广西土匪曾准备占据靖州城,这些土匪头戴红色帽子,非常凶残,见一个杀一个。这时候爷爷显灵了,爷爷一只脚站在靖州城的吊桥,另外一只脚站在江公桥,挡住了凶悍的广西土匪,这些土匪不战自败,退回了广西,保护了靖州城中百姓。[16]与该灵应传说相似的是会同县陆家村民众称: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要打到村中,这一带完全没有兵力抵抗,人们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飞山神施展法术,立在进村的山口,日本兵就没能打进来。[17]临近贵州锦屏的大堡子民间则流传着飞山神帮助民众抗击土匪:自己还记得老人们曾经讲,村中某一年遭受到土匪的侵袭,两个土匪被村中人打死,四个土匪头子吴远能、吴运达、天开、麻鸡分别带着手下准备为两个被打死的土匪报仇。村里人得知他们将在过年的时候袭击村子,于是村里部分年轻人埋伏于村口四周,准备将土匪放进来再围住打。为了保险起见,还准备请帮忙的人,曾联系好了大堡子保安队及周围村子的人帮忙,分别以在村子山前和山后各放三枪作为土匪来袭的信号。村中有人去了飞山太子庙烧草鞋请飞山太子神帮忙退土匪,一切准备妥当,人们才开始过年。但发现土匪并未前来袭击村子,派人一打听,原来是飞山太子显灵,众多的土匪在隔壁的一个村寨做好了三锅饭,准备酒足饭饱后袭击梅子村,飞山太子让三锅饭全没熟,土匪没力气,并且也相信是有神明在保佑村子,所以放弃了袭村报仇。[18]

  湘黔桂界邻侗乡苗寨民众有关飞山神地方保护灵神的口承传说,主要是人们基于该区域战乱频繁、匪患严重这一历史记忆。如靖州飞山庙石昌梅老人口中所讲述的飞山神显灵抵抗“头戴红帽土匪”实则是太平军的身影,该传说也在靖州之外的会同等县民间被讲述,民众为何将飞山神灵应传说与太平军联系起来,这与太平军曾经侵扰靖州等地有着密切关系。据《靖州直隶州志》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太平军由贵州独山至靖,围攻七昼夜,加之连日大雨,城溃二十八处。知州张士宽和州绅协调营兵竭力捍卫,城得以保全,敌退修葺如故。[19]其“围攻七昼夜”可知此战的惨烈,对当地侗、苗等族群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又该区域山峦重叠,草密林深,民国时期,土匪活动更为猖獗,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无穷的灾难。1924年2月靖县匪首陈树勋与广西三江匪首张龙标,率土匪上百人抢夺通道独坡乡木瓜村,将该村洗劫一空并烧毁所有房屋,致使人们无家可归。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失败,收罗湘西土匪势力,组成“湘黔桂界邻边区反共救国游击军”等组织,继续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1949年12月,湘西军区集中兵力剿灭“中心区”土匪,属于边缘区的通道的土匪乘机反扑。到1951年元月,解放军展开了对该区域土匪的大量清剿。[20]

三、作家书写:民族性与英雄性结合的族群首领

  文学作品作为民间知识群体叙事的主要方式,目前为止有关飞山神杨再思传说已出版发行的作品包括洪江侗族学者邓学奎《封侯演义》上、下册[21],靖州侗族学者陆大君《飞山蛮演义》[22],而靖州文联主席谢克全的《杨再思传奇》也已创作过半。这些民族文学作品主要基于唐末宋初以来侗苗为主的“飞山蛮”族群生活历史记忆,通过飞山神杨再思的历史传说书写,塑造了一位兼具民族性与英雄性的族群首领。

  其中《封侯演义》六十万余字,涉及九十三章,按照作者的自述,该历史文学作品动笔于上世纪80年代,于2009年完成作品并出版,而主要创作之地也就是传说中最早祭祀飞山神的靖州飞山庙。侗族学者李鸣高对该作品有较高的评价,其称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但是以民族史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却不多,邓学奎的作品弥补了湖南西南部民族史诗作品的空白。作者也追忆了自己创作该作品主要源于自己孩童时期父辈们对飞山神的信仰实践及其灵应性。作为历史传说叙事文本,基于地方社会文献和大量的民间传说,以唐末时期湘黔桂界邻地域的“十峒”为大背景,以杨再思为主线阐述了侗、苗等多民族的历史活动,着重阐释了杨再思忠、善、和、义。其忠表现为忠于国,忠于民,忠于地方,身逢乱世,一心期盼华夏一统,毕身扎根“十峒”,忠于地方,保境安民;其善表现为本是受命来治理该地区不同族群,却不暴治,制定款规,以款治侗,带来了地方的稳定和侗、苗族群的融合。其和表现为飞山神一生奉行和,友邻四边,和睦境内,以“再、政、通、广、昌、盛、秀”在陆、吴、潘、石等姓中推行相同字辈联合该区域各大姓;其义表现为飞山神重大义,勇于除恶扬善。作者认为飞山神杨再思正是因为忠、善、和、义而被民众所崇敬。同时作者认为杨再思并未有参与“平蛮”,而是自诩为杨再思后裔的清提督杨芳把自己“平蛮”强加于杨再思身上。

  而陆大君《飞山蛮演义》一书,以杨再思带领飞山蛮族群“以反促和及维护统一”的历史传说为核心,即杨再思以“款”为纽带,与马楚政权及其它割据势力巧妙周旋,共保“款区”,维护了该区域的和谐稳定,杨再思深得侗苗族群的爱戴,成神后被侗苗民众崇拜有加。正因为如此,宋至清历代中央王朝多次追封“十峒首领”杨再思为王、侯等。可以说,在地方作家的书写过程中,基于历史记忆及边疆族群社会,模仿历史叙事建构了众多的飞山神杨再思作为“飞山蛮”首领的英雄传说,但其核心集中于其民族性与英雄性的表达,实则是为了建构一位地方社会中的族群英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
下一条: ·[岩本通弥]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的变化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